阿徐说|高洋能而示之不能,韬光养晦夺取帝位,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

“兵者 , 诡道也 。 ”在《孙子兵法》的第一篇中 , 孙子就已经明确提出了这一点 , 而兵不厌诈 , 正是历代军事家所惯用的策略 。 在孙子看来 , 他对在军事中利用阴谋诡计而达到目的做法非但不排斥 , 反而大行其道 , 洋洋洒洒写了12种运用诡道的战法 , 后世称之为“诡道十二法” 。
“能而示之不能 , 用而示之不用 , 近而示之远 , 远而示之近 。 ”这前四种都是公开的采用了欺骗和伪装的方式给敌人造成假象 , 以此达到了麻痹敌人的效果 , 而最终获得胜利 。 这后面八种 , 则是针对八种不同的情况而采取的不同应对之法:“利而诱之 , 乱而取之 , 实而备之 , 强而避之 , 怒而挠之 , 卑而骄之 , 佚而劳之 , 亲而离之 , 攻其无备 , 出其不意 。 ”
阿徐说|高洋能而示之不能,韬光养晦夺取帝位,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
文章图片
诡道广泛应用于古今中外的战争中 , 虚虚实实和真真假假令对手分辨不清 , 从而在错误的判断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 最终陷入混乱 , 在利用“出其不意 , 攻其不备”的策略 , 一招制敌 。
阿徐说|高洋能而示之不能,韬光养晦夺取帝位,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
文章图片
在1704年 , 俄国的彼得大帝就曾利用诡道中的虚实真假赢取过战争的胜利 。 在当时 , 俄国和军事力量强大的瑞典爆发了战争 , 二者都想称霸欧洲 。 瑞典当时凭借强大的实力 , 一度在战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又是 , 此时俄国上下人心浮动 , 而彼得大帝深知越是危难时刻 , 就更应该保持冷静 。 他深入分析 , 从而得出瑞典人做事一向小心谨慎、犹豫不决 , 并且缺少毅力和意志不够坚定的心理特点 , 并且加以利用 。 彼得大帝悄然地派出了大批的传信使者 , 携带彼得亲笔所书的求援信件奔向四方 , 要求各地立刻派兵增援 。 其实这些所谓的援军都是子虚乌有罢了 , 即便有一部分 , 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 远不可及 。
阿徐说|高洋能而示之不能,韬光养晦夺取帝位,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
文章图片
其中很多传令的信使在混乱中迷失方向 , 而有的人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 , 当然就有一批人被瑞典人所俘获 。 在瑞典人得到信件之后 , 通过分析研究而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俄国人在隐藏军事实力!”而实际上俄国的兵力比瑞典人原本预估的要强大的多 。 之所以俄国对瑞典人占领沿海地带而不加顽抗 , 正是因为他们在酝酿一个巨大的阴谋 。 因此瑞典指挥官自以为识破了彼得大帝的诡计 , 立刻下令让军队撤离 , 并且十分庆幸能够尽早离去而避免了遭受更大损失 。
阿徐说|高洋能而示之不能,韬光养晦夺取帝位,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
文章图片
如此“诡道”不仅能够用于军事上 , 如果运用在政治上便可以称之为政治艺术 。 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 , 便采取了“示人以伪”的方法 , 从而在尔虞我诈的残酷斗争中夺得皇位 。
高洋原是东魏丞相高欢的次子 , 年幼时虽沉默寡言、其貌不扬 , 但史书记载其实高洋是个“神彩英畅 , 言辞敏洽”的人 , 甚有才华的他 , 也得到了父亲的喜爱 。 当高欢去世后 , 长子高澄子承父位 , 一时权倾朝野 , 对这个“愚憨”的弟弟十分轻视 , 还经常嘲笑和玩弄于他 , 其他人也都认为高洋是一个无能之辈 。 等到了高澄被厨奴刺死时 , 满朝震惊 , 一片混乱之时 , 高洋平静地站了出来 。 他临危不惧、镇静从容 , 并且修明朝政 ,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措施都让曾经看不起他的人们大吃一惊 。 高洋颇为雷厉风行 , 一方面亲自指挥军队抓捕刺客;一方面代理朝政 , 事事井然有序 。
阿徐说|高洋能而示之不能,韬光养晦夺取帝位,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
文章图片
【阿徐说|高洋能而示之不能,韬光养晦夺取帝位,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东魏孝静帝元善原本感到非常高兴 , 认为高澄一死 , 高洋便不足为惧 。 但在见识到高洋的手段之后 , 不得已将他封为丞相 。 其实高洋的能力与高澄相比 , 并不逊色 , 但在韬光养晦上的功夫却比高澄深厚的多 。 高澄的确在政治和智慧上体现出了相当高的水平 , 但为人锋芒毕露 , 做事不能滴水不漏 , 所以才最终死于非命 。 武定八年 , 等高洋觉得时机成熟之后 , 便领着大军兵临城下 , 将早已拟好的禅让诏书交给了孝静帝 。 孝静帝迫于无奈 , 在诏书上签字之后便被赶出了皇宫 , 高洋也因此成为了北齐的开国皇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