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进化论适者生存的理论,生物会最终越来越趋同直至成为一个个体吗

不会。1. 像 尹果说的,环境不一样。2.就算是一个环境,也有不同的适应方式。比如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达尔文发现克格伦岛(一个经常挂大风的海岛)上的昆虫要么不能飞行,要么翅膀极其发达。这两种方式都能避免被大风挂到海里去。3.就算如你所说是在一个平方米内,也有一个垂直结构的问题。比如森林群落中有林冠、下木、灌木、草本和地被等层次,水生群落有漂浮生物、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附底动物和底内动物等层次(以上命名来自百度百科。高中生物已忘光orz)。动物们并不是在一整个区域内活动的,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食性分布在一定的垂直范围。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能量和资源(包括空间资源)。4.注意是“适”者生存。只要能够适应这个环境,平平安安活到繁殖生育的年纪,留下了崽子,这个物种就能在这个空间存在下去。所以并不要求生物的结构是完美无缺的。事实上人类也有许多从进化中传承下来的不必要甚至有害的结构和特征,但是我想在大环境没有剧变的情况下,人类想子子孙孙地活下去还是没有问题的吧5.生物之间也是相互适应的。生物之间的关系太复杂,不展开说了,但是随便想想就有什么捕食共生寄生之类的,要都变成一样的了,它们还怎么活?(生物的多样性乃是生物大家族能够幸福生活的源泉o(*≧▽≦)ツ )6.生物们各司其职,缺一不可。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少了哪个能行?。。7.。。。8.。。。9.。。。。。。总之原因很多很多,最主要的就上面几条:-D
■网友的回复
谢邀。还是说结论,我觉得不会趋于同一个个体,或者说不会最终形成只有同一个物种。从现代进化学说而言,我想先明确两个点。第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注意,可以交配是一个关键点。第二,隔离是不同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的作用在于阻止不同群体间的基因交流,促使各个隔离种群较强的遗传稳定性,从而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各自沿着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发展。一般而言,原来是同一种群的几部分生物因为某些原因在地理上被阻隔开,不能继续交配,没有了基因交流。这就是“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相互分开的种群断绝了基因交流,结果导致了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彼此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一个新物种的形成。我认为不会趋同的原因,首先在于,当前地球上不同物种的环境各不相同。根据自然选择,各个物种只会进化的原来越适应各自不同的环境。当然,可能会进化出相似的性状,比如长期占据食物链高处位置的生物,它们眼睛的位置都是在头骨的前方,比如狮子和狼,眼睛在头骨上的位置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他们都扮演捕食者的角色,有着相似的捕食需求,需要向前集中的视野盯住猎物。这种现象称之为“趋同进化”。形态结构的进化趋同往往是由于功能的相似,而功能的相似又往往是由于适应于相似的环境。但这种趋同也只是在一两个性状方面,不会打破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第二点,如果我们假设一种极端的情况,让目前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突然变的完全相同,那么地球上这么多物种会不会最终成为一个物种?我觉得依然不会。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不同物种长期面对相同的环境之后和生存需求之后,不同物种已经形成的生殖隔离可以再次被打破的。无法打破生殖隔离,基因就不会有交流。没有基因交流,各个物种之间积累的变异只会继续积累下去。可能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各个物种的进化趋势会很相似,但终究是不同物种。
■网友的回复
不会,没有最适合,只有更适合,进化无终点的
■网友的回复
达尔文进化论已经快被废除了吧……不精确的。现在都不用“进化”一词了,用“演化”。现在的科学家认为,没有最高级,只有最适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