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你耳朵里有鱼吗?关于翻译的15种好书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你耳朵里有鱼吗?关于翻译的15种好书
近期 , 微博上有一个博主安利了一个非常好用的翻译工具 , 把《简爱》的原文输入后 , 机翻的措辞及美感惊出一众评论 , 机器都这么牛了 , 我们还需要学习外语吗?翻译职业会不会被机器取代呢?
商务印书馆|你耳朵里有鱼吗?关于翻译的15种好书
本文插图

近期一条与翻译有关的热门微博
哦 , 亲爱的老伙计
随着互联网快速连接起了整个地球 , 国家间的壁垒渐渐被打破 ,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愈发频繁 , 人们可以随意观看和有选择地引进各种语言的电影、电视节目 。 而几十年前 , 当外来文化初次冲击国人眼球 , 彼时电影、电视剧中浓重的“译制腔” , 在现在也一度成为了热门讨论话题 。
“哦!你这个愚蠢的土拨鼠 , 瞧你干的蠢事!”
“麦克 , 听说你打碎了马拉太太家后院的花盆 , 哦 , 简直不可思议!”
看上去 , 不兼容的日常语言、夸张的语调 , 以及某些相对固定的说话句式 , 共同构成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现象 。 翻译真的需要完全适应新的语境吗?怎样才能做到既保留原汁原味 , 又不显得突兀?英国翻译家、普林斯顿大学文学教授大卫?贝洛斯在其风靡全球的作品 《你耳朵里有鱼吗?——翻译及万物的意义》中 , 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探讨 。
商务印书馆|你耳朵里有鱼吗?关于翻译的15种好书
本文插图

在了解关于翻译的数百个真相以后 , 也许你会感慨于翻译之难于登天、译者之水深火热 , 也许 , 会不再苛责译制腔 。
保留异域风情 ,
还是让人读起来更自然?
这一点也许就是译制腔面临的难题:外国电影中 , 欧美人的发音方式、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都较为夸张 , 用普通话平静念出台词 , 显得不符合语境 , 于是 , 在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之前 , 只能选择近乎直译并保留源语言的丰富语气 。
而书面翻译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 贝洛斯指出 , 时至今日 , 在英语世界中 , 作品用“目标语言”或“接收语言”表达时的自然程度和流畅性具有重要意义 , 是翻译文化中的一大重要特征 。 针对这一点也有些反对的声音 。 比如说 , 一本侦探小说以巴黎为背景 , 但如果其中的角色沿着圣日耳曼大道走过、喝法国绿茴香酒或者狼吞虎咽地吃扁豆炖猪手的时候 , 竟也会用流利的英语交流 , 用英语思维思考 , 那肯定会让读者觉得很别扭 。 如果一本法语侦探小说中根本没有法国元素 , 那它作为睡前读物的意义何在?难道读者会不希望法国侦探说法语吗?有些批评家会说 , 译者把作品从另一种语言译入时 , 能否保留外国语言的韵味是判断译本好坏的标准之一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 一些现代欧洲经典作品被译者重新翻译成英语和法语 。 译者这样做的目的显而易见 , 就是让《罪与罚》或《变形记》等经典作品读起来更有异国情调——当然 , 他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读起来很拗口 。 如何能在用英语写就的作品中表达“俄语感”或“德语感”呢?通常 , 要解决这一问题 , 只有依靠文化习俗 , 即在英语语言视域中 , 通过历史联系、移民形态及如冷战时期的舞台剧《奇爱博士》等大众娱乐形式建立文化习俗 。
商务印书馆|你耳朵里有鱼吗?关于翻译的15种好书
本文插图

《罪与罚》的多个英文版本
表示外国话语中异域感的自然方式就是保留全部或部分原文 。 而完全认真表达外国语言中的异域感并非易事 。
实际上 , 翻译要做的首先是表达外语文本的含义 。 但要做到这一点已实属不易 。
想知道自己母语好不好?
去翻译吧!
母亲将我们带到人世 , 显然 , 我们也是在她的臂弯中开始学习语言 。 因此 , 母亲对你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就是你“天生”就会的语言 , 这也就是所谓的“母语” , 即“本国语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