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财经研究所|3年净利润增长近300倍,“盲盒第一股”会是下一个迪士尼吗?


读懂财经研究所|3年净利润增长近300倍,“盲盒第一股”会是下一个迪士尼吗?
本文插图
迪士尼的成功 , 让IP运营这门生意 , 成为国内公司最热衷讲述的故事之一 。 但IP运营 , 从来不是一门简单的生意 。 要不然 , 这么多年过去了 , 国内也不会始终没有跑出一家真正靠IP吃饭的公司 。
过去两年 , “盲盒”市场接近于靠IP吃饭 。 但国内盲盒市场的爆发 , IP或许并不是最关键的 。 准确的说 , 与其独特的销售方式以及外观关联性更大 。
国内盲盒娃娃的形象IP没有故事背景 , 这是国内盲盒与日本扭蛋最大的区别 。 扭蛋 , 大多有着日本动漫的背景故事;国内公司的产品 , 主要单纯是以可爱娃娃为主 。
说到盲盒 , 就不得不提泡泡玛特这家公司 。 正是泡泡玛特 , 让盲盒深受国内年轻人青睐 , 开拓了一个新金矿 。
基于IP+上瘾玩法+强渠道 , 泡泡玛特自身也获得不菲回报 。 过去三年 , 泡泡玛特净利润增长超过280倍 。 业绩大增之后 , 泡泡玛特申请港股上市 , 有望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
但是 , 在泡泡玛特大获成功之后 , 这座大金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场 。 显而易见 , 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 。 泡泡玛特 , 能够一直守住这座大金矿么?
/ 01 /
你可能无法理解的盲盒经济
【读懂财经研究所|3年净利润增长近300倍,“盲盒第一股”会是下一个迪士尼吗?】为爱好花巨资 , 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
最受现代人追捧的一系列爱好中 , “收集盲盒”的烧钱力度 , 大概排名前列 。 天猫数据显示 , 每年有近20万消费者 , 在盲盒方面的支出超过2万元 。 购买力最强的消费者 , 一年购买盲盒耗资超百万元 。 注意 , 这还仅是广大盲盒爱好者 , 在天猫这一个平台上的支出 。
盲盒是一种营销方式 。 带有收藏属性的手办或玩具 , 被商家随机放在不透明的密封盒子里 , 顾客在打开盒子前 , 不会知道抽中的是哪一款 。 你也可以说 , 这是一种抽奖模式 。
“盲盒”营销 , 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 。 该模式的核心在于 , 通过强IP属性产品吸引消费者 , 以抽盲盒的独特销售模式激发其好奇心 , 并通过抓住消费者对收藏的喜好来提升复购率 。
正是因为独特的销售方式 , 盲盒爱好者的支出可能是惊人的 。 以国内最为火爆的玩偶Molly为例 。
Molly每个系列有12款玩偶 , 其中会有一个“隐藏款” , 出现概率很低 , 大概是1/144 。 也就是平均每144个玩偶中 , 才能出现一个“隐藏款” 。
不少“硬核玩家”为了集齐这一整套系列 , 会成箱成箱的购买盲盒 , 以期待能够抽中隐藏款 。 按照平均59元的售价计算 , 这些玩家光抽中一个特别款 , 可能就要至少耗资8496元 。
个别系列隐藏款出现的概率更低 。 比如的Molly西游金色特别款 , 出现概率仅为 1/720 , 相应的花费会更多 。
正所谓随机性令人上瘾 , 抽中隐藏款的欲望 , 让年轻人不断入坑 。 盲盒的火爆 , 除了抓住玩家的猎奇心理和赌徒性质外 , 还因为社交属性 。
几十元一个的盲盒 , 让年轻消费者不仅买到了刺激 , 还能买到满足感 。 正如你小时候收集小浣熊中的水浒卡片一样 。 当你抽中一张罕见卡片的时候 , 无疑会成为圈内最亮眼的仔 。
大多盲盒消费者 , 也会在社交媒体上 , 晒出自己抽到的娃娃 , 其中还包括不少明星 。 据统计 , 光抖音上的拆盲盒视频就有着近10亿的播放量 。
几十块钱 , 买不了吃亏 , 买不了上当 , 但你可以买到无尽的快感和满足感 。
而盲盒厂家要做的 , 便是让盲盒爱好者永远得不到满足 。 以运营Molly玩偶的泡泡玛特为例 , 大约每个季度 , 泡泡玛特都会发行一个新的Molly系列 。
过去几年 , 泡泡玛特推出的每一个系列Molly系列产品 , 都能让盲盒爱好者疯狂 。 这也让泡泡玛特的业绩 , 跟着疯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