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中国明星带货史:从骂声中走向风光( 二 )


这档珠江电视台的购物节目 , 只是国内电视购物的首次简单试水 , 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的市场浪花 。
直到1996年 , 北京电视台开始推出专业的购物节目 , 这标志国内电视购物节目迎来发展的繁荣期 。 在电子商务的概念还未在马云的脑海中真正成型时 , 样目繁多的电视购物节目已火遍全国 。
1998年 , 国内各省市的100多个电视频道中 , 遍布着500多家大大小小的电视购物节目 。 新颖的购物模式和繁多的商品种类 , 让从腰包刚刚鼓起来的国人觉得好奇又新鲜 。 许多人都争先购买电视购物的产品 , 比如 , 兴盛一时的“OK眼镜” 。
OK眼镜原名叫角膜塑形镜 , 属于三级医疗器械 , 须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验配 , 副作用较为明显 。 但在当时 , 全国有超过20万人听信了电视购物的宣传 , 直接购买了OK眼镜 , 以为可以借此矫正视力 。
然而 , 许多OK眼镜的消费者出现了眼角膜受损甚至失明的现象 , 新闻曝出后极大摧毁了大众对电视购物的热情 。
国内的电视购物事业陷入了第一次低潮 。
2003年 ,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 , 政策松绑之后 , 国内电视购物节目开始恢复生机 。
从2004年开始 , 电视购物又迎来新一轮蓬勃发展 。 在最巅峰的时期 , 全国总共有超过2000个的电视购物节目 。 那些记忆中无比熟悉的台词和画面 , 逐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南非真钻只要998!破盘价998 , 你去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有这个价 , 破盘价998!”
阑夕|中国明星带货史:从骂声中走向风光
文章图片
从“八心八箭”、“劳诗丹顿” , 到神奇的矫姿神奇“背背佳”、砸不坏 , 摔不坏的“长虹志玲手机 。 、以及赘肉秒变大胸的“婷美内衣”……主持人和厂商代表按照写好的台本一问一答 , 再请来第三方所谓“专家”给产品背书 , 一场好戏就要开锣上演 。
与此同时 , 购物节目还会提供各种证件 , 检测报告 , 鉴定证书 。 先抛出一个昂贵的定价之后 , 然后再大肆减价 , 极力营造出一种“好货贱卖”的氛围 。
有一位神奇的老太太 , 在购物节目中一会扮演北大专家 , 一会扮演老中医 , 一会又变成了高级营养师 。
如此套路 , 真是叫人哭笑不得 。
阑夕|中国明星带货史:从骂声中走向风光
文章图片
在电视购物中 , “冲动型消费”占很大比例 。
很多顾客开始根本没有购买产品的打算 , 但是在看过节目之后 , 就会突然对产品产生兴趣 。 除了跳楼式减价之外 , 购物节目还会以倒数库存量逐渐减少的方式 , 增加消费者购买的紧迫感 。
深谙消费者心理的电视购物节目 , 瞬间撬动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 甚至催生了三家上市公司 , 分别是橡果国际 , 快乐购以及风尚购 。
就在电视购物“制假贩假”的现象日渐猖獗之时 , 国家决定出重拳打击电视购物的“黑五类”产品 。
2006年8月1日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发布通知 , 即日起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 。
在此前 , 绝大部分的电视购物公司 , 都是以“黑五类”产品作为主业 。 禁令一出 , 电视购物产业哀鸿遍野 。
正在电视购物行业战战兢兢之时 , 头部电购公司又迎来了新的转机 。
禁令生效5个月后 , 中央电视台宣布开播“CCTV中视购物”频道 , 此举标志着国家主流电视媒体正式进军电视购物领域 。
借央媒进驻电视购物领域的风潮 , 以橡果国际为代表的电视直销企也开始重新转型 , 开始主打销售手机、电子数码产品等科技产品 , 比如好记星、读书郎、金立手机、8848钛金手机等等 。
2007年5月3日 , 橡果国际在美国成功上市 , 这是国内第一家成功上市的电视购物企业 。 开盘首日 , 最终报收于21.50美元 , 较IPO发行价上涨6美元 , 涨幅达38.7%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