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追求生活惬意的人,必然得不到惬意?
因为工作的关系 , 我接触过不少的老板和富人 , 也就是所谓财富自由的人 。 我经常问他们一个问题:您现在事业这么成功 , 过上这么好的生活 , 你当时是出于什么目的的呢?是什么样的目标 , 什么样的动力使你去克服了困难 , 开创了一番事业 , 获得了财富?让我感到奇怪的是 , 绝大多数的人给我的回答都不是"为了过上舒适的生活" , 或者说为了"尽快财富自由" 。 一般而言有两类回答 , 一个就是太穷了 , 太苦了 , 过不下去了 , 实在没办法了 , 只能豁出去干一些风险很大的事 。 这种人的动力是生存压力 。 另一个答案就是人生使命感的驱动 , 就是他觉得一定要在某一方面干出一点事情 , 为人类做出贡献 , 类似于马云的情怀 。 但这种人占的比例很少 , 远不如第一种人多 。 我又问第一种人 , 当您开始做创业的时候 , 心里成功的把握有多高呢?他们往往回答说没啥把握 , 但是没得选择 , 掉脑袋也得干 。 且现在回过头再看 , 自己并不想去干那么辛苦、那么高风险的事 , 完全是逼上梁山 。 现在有选择了 , 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跟自己走同样的路 。 而同样的问题 , 第二种则有不同的答案 , 他们还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 而且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一条有自己使命感的人生道路 。 这两种成功的模式 , 展示了一个道理:那些看上去"生活惬意"的成功人士 , 他奋斗的动力是远远要高于"惬意生活"本身 , 他们要么是在生存危机下爆发出的无畏勇气 , 要么是获得了为人类做贡献的崇高使命 。 如果仅仅是为了"生活惬意"、"倍儿有面子" , 他们承受不了创业过程的艰辛 , 也不可能赢得志同道合的追随者 。 在"为好生活而奋斗"的旗帜下 , 聚集的都是碌碌无为之辈 , 貌合神离 , 一触即溃 。 孔子教育学生说:“取乎其上 , 得乎其中;取乎其中 , 得乎其下;取乎其下 , 则无所得矣” 。 也就是说 , 每个人的目标都会高于他实际所拥有的东西 。 比如美国总统 , 他拥有了这个地球上最高的权势 , 但是他的人生目标可能是承担上帝的使命 , 促进人类尊严 , 否则的话他不可能赢得这么多人的支持 。 如果一个人说我就是要享受美国总统的权势 , 成为世界上最风光的人 , 那么他就不可能承受住竞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 那种脆弱的虚荣和野心会在两党政治的倾轧中 , 压的粉碎 。 一些低层次的父母们给孩子树立人生目标仅是"生活惬意" , 最后孩子们的实际状况往往还是落回到和他们一样 , 因为“取乎其上 , 得乎其中;取乎其中 , 得乎其下;取乎其下 , 则无所得矣” 。 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必须远远高于"生活惬意" , 他们才可能获得"生活惬意" 。 而真正达到这个阶段的人 , 他们的人生目标早已不在这个层面了 。 我也接触过一些就是为了尽快"财富自由" , 为了"35岁即可退休"而去创业的年轻人 , 这些人往往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了 , 很容易半途而废 , 为什么呢?因为"财富自由、生活惬意"是一个动能很低的目标 , 不过是一些欲望和虚荣而已 , 而创业要经历的是几十倍上百倍高于"惬意生活"的磨难 , 甚至要经历炼狱般的痛苦 , 你怎么可能坚持的住呢?这是一个明显不划算的买卖 , 就好比说你想享受挣100块钱的快乐 , 但是你要付出1万块钱的劳役 , 谁愿意干呢?所以我们在谈到人生的使命 , 奋斗的动力的时候 , 要警惕"好生活"这种目标 , 这种激励的动力是非常虚弱的 , 甚至不如让父母老了能够轻松一点 。 人真正的勇气和巨大的潜力 , 只能来自于超越性的价值 , 来自于信仰层面的神圣信念 。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 , 人必须在价值层面建立起高于"生活惬意"的目标!就是我之所以要去奋斗、要去拼搏 , 是因为这个目标是如此的崇高和伟大 , 它具有独立的、永恒的价值!在追求这个目标的本身就是价值所在 , 只有这样的目标才值得人们付出巨大的代价 , 承受巨大的苦难 , 甚至放弃已有的惬意生活都要去干这个事 , 最终才能有所成就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女子监狱没有男犯人,每年还有几百人怀孕
- 平原公子:高中语文第一课为什么是《沁园春》
- 思想为什么要统一?我们应该怎样统一思想?
- 欧洲想从俄罗斯买点气,美国为什么老挡道
- 静默如初|白花了4万块,为什么仍是有许多人愿意干
- 青年|为什么现在的家长对教师意见越来越大,对教师不满,原因是什么?
- 青年|三峡大坝为什么要在汛期泄洪?
- 平川区妇联|【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平川区妇联2020年劳务品牌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 枇杷小生活|20岁女孩在网上买了一部苹果6,打开后眼前的一幕让她彻底崩溃
- 为什么有的人反对吃狗肉却不反对吃法国鹅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