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的社交电商,真的人人都能做吗?( 二 )


而普通人经营信任 , 其实是个很大的专题 , 总的说起来温度、真诚、专业、靠谱是几种基本形式 , 当然这些要素组合起来以后 , 能展现的效果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
只是当链接的人数规模达到几百人甚至千人以上的时候 , 单靠温度来维系社交是十分困难的 , 毕竟人的精力有限 , 因此规模级以上社交关系需要靠别的方式来维系 , 当然温度依然可以作为辅助 。
2. 阶段二:信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交换
当有了生意上的来往 , 自然地就会衍生出一个需求:求助 。 术业有专攻 , 没有哪个人是万能的 , 个人资源的触达范围终究有限 , 而且有了生意来往作为基础 , 开口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拘束和负担 。
比如做奥数培训的时候 , 经常有家长问稀饭 , 孩子的教育应该如何规划 , 亲子的关系要如何处理 , 升学选择哪所学校好?
如果这还算在业务范围的话 , 那问家里wifi信号不好怎么办?比特币是什么?买住房还是写字楼?现金流周转困难 , 需要短期资金该怎么办?这类问题显然就不在业务范围了 。
事实上只要你展现出了你有这方面的信息和能力 , 当大家有需求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你 。
当这样的互动多了 , 信任感自然会加强 , 哪怕是出于互帮互助 , 别人也会支持你的生意 , 礼尚往来嘛 , 更别说社交电商推荐的基本是刚需爆款 , 在你这买物美价廉 , 还白得一个人情 。
同时社交电商和社群是无法分离的一对孪生兄弟 , 排除非常亲近的朋友关系 , 当这种求助关系演变成“经营者VS社群全体”的时候 , 就会面临几个问题:
1)对于经营者来说
每次的咨询是要花时间的 , 同时每一份信息都是有成本的 。 大客户还好说 , 毕竟给经营者创造了较多的利润;如果是小客户就尴尬了 , 一次两次的小问题经营者或许可以靠情面 , 但是次数多了呢?如果同时应对一百个小客户呢?
我凭什么要帮你?我帮得过来吗?恐怕会是经营主的心声 , 至少也会排个优先级 。
这是非常严重的价值交换不对等 , 靠爱心是无法长期维持的 。 没有商业和社交交错的频繁互动 , 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买方与卖方这样的弱社交关系 , 黏性非常低 , 然后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
2)对于客户来说
经营者能提供的信息渠道和对应的资源层次 , 决定了经营者在其心中的地位 。 谁都想和比自己厉害的人交朋友 , 至少也要层次相当 。 那么如何评定层次水平呢?当然就是信息和资源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能在某一个领域积累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渠道就相当不错了 , 多数人可能连这点都做不到 , 更不用去说满足众多客户的差异性需求 。
3)对于任何行业来说
资源和信息都会往头部集中 。 有优势的人可以发展团队 , 走管理路线;而社交电商的落点在于卖货 , 是一个尾部占多数的行业 。 这种结构 , 就决定了尾部要通过信息价值来换取商业价值的方式无法形成闭环 。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 在互联网时代 , 只要有活跃的粉丝 , 变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 因此根本上还是在于经营者能提供多少价值 。
以上说了这么多 ,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小客户创造的利润不足以支付获取信息的代价 , 个人资源渠道的有限不足以覆盖客户的需求或者满足客户对信息的层次要求 , 这种矛盾使得两者之间的价值交换不匹配、不对等 , 社交关系很弱 。
因此 , 虽然谁都知道流量为王 , 试图到处引流或者经营社群 , 但是多数效果很差 。
目前经营得比较好的社群 , 都是有年费门槛的 。
好处是经营者有了利润 , 自然能提供更多的价值;缺陷是需求的满足十分局限 , 越是低端的需求越难得到满足 , 同时由于每年的会费支出并不低 , 考虑到投入产出比 , 也将绝大多数人挡在了门外 。
总的来说 , 当能提供附加值的时候 , 与单纯地在朋友圈刷屏带货相比要强多了 , 本质上还是利益上的互惠互利强于单方面的索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