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APP|自动驾驶终于有生意了, 但我却有点悲伤


【虎嗅APP|自动驾驶终于有生意了, 但我却有点悲伤】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自动驾驶终于有生意了, 但我却有点悲伤
虎嗅APP|自动驾驶终于有生意了, 但我却有点悲伤
本文插图

出品| 虎嗅科技组
撰文| 宇多田
参加完百度的一个自动驾驶小型活动 , 我在西二旗某条街的十字路口蹲了20分钟 。
有个保安大哥还过来问我在看什么 , 我说 , “在看无人车” , 他扭头就走 , 大概是觉得在科技公司遍布的北京西二旗 , 偶遇神经病应该是常见的事情 。
因为路上没有什么无人车 , 也没有什么智能交通灯 , 只有35度高温和太阳暴晒 。
我盯着红绿灯看了一会儿 , 想努力在脑子里“比划”出一幅在所谓智能技术操纵下 , “车流、行人与交通灯‘形神合一’”的世界大同感;但同时 , 我又不得不为4年来自动驾驶行业逐渐变异的态势感到悲伤:
不仅仅是大众 , 亟需止损的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们早已从让人兴奋的自动驾驶汽车梦中惊醒 , 然后走上了一条真能赚到钱的道路——车路协同 。
这项业务上 , 百度最近的捷报很多 。 在10座城市的智能交通项目上中标 , 消息的确不虚 , 曾有交通行业的其他科技公司向我证实了这件事情 。
在这里 , 我们需要真心祝贺百度 , 因为通过更多非广告的形式来获得高额收入 , 对于这家在很长时间里商业模式都饱受诟病的科技公司来说 , 是一件好事情 。
不过 , 这已经不是我们印象中 , 那个可以很酷、很性感、很谷歌的自动驾驶单车技术进步 。
而且这些“攻克多少个城市”的好消息 , 很大程度上也不是为了给我们看的 。
很显然 , 在国内 , 科技公司 , 已不再是这场自动驾驶革命的主导者 。
虎嗅APP|自动驾驶终于有生意了, 但我却有点悲伤
本文插图

图片来自温州晚报 , 这是一个长期堵塞 , 发生事故的十字路口
事实上 , 就像4年前在国内大会上听“赋能”和“新智慧”一脸懵逼的感觉一样 , 近两年 , 我参加一些关于“车路协同”的吹风大会 , 经常是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代表政府、技术公司、学术研究以及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四界专家轮番上场“畅想智能出行美好未来” , 偶尔给自己的产品做一下广告 , 顺便再蹦出一些晦涩难懂的英文缩略语…
即便我一直抓破脑袋也想不通 , 为何总是有很多企业和专家要把一个“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电线杆子” , 表达成“发挥着智慧信息中枢功能的基础设备” 。
当然 , 车路协同并不是无意义的 , 它只是概念很古老 , 被很多国家尝试过 , 颇像是高速公路系统文明中保留的“遗迹”罢了 。
你能在上世纪50~90年代的欧美交通公路史上找到各种关于V2X与车路协同的演进故事;
国内从2005~2006年开始就有类似概念陆续被提出 , 只不过那时候叫做“车路一体化” , 并在2012以后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
虎嗅APP|自动驾驶终于有生意了, 但我却有点悲伤
本文插图

这是一张Wired在2012年报道V2X的图片 , 看起来跟现在的规划没什么差别
车路协同 , 或者说是“V2X”(Vehicle to X)的很大一部分 , 其实是上世纪60年美国智能交通系统ITS延伸出的一个名词 , 也就是“车与外界的所有信息交换形式” 。 包括车对车(V2V) , 车对路/基础设施(V2I) , 车对云(V2N) , 以及车对人(V2P) 。
换句话说 , 就是关乎群众生命安全的锅 , 不能只“背”一辆无人车身上 , 也要让路、交通信号灯、联网的基站与设备、电线杆子、路边的摄像头以及云端都分担一下 。
某种程度上 , 各方参与者身份的多样性及工程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想象 , 实现难度甚至比造一辆 L4 级无人车的难度还要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