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野生动物启示录

【随笔】 野生动物启示录不知什么原因 , 我从小就喜欢动物 , 总觉得动物身上有一种与人相通相连的灵性 。小时候 , 曾在屠宰场见过一次宰牛 。 是第一次 , 也是唯一的一次 。那时 , 我家住在重庆北碚区的十三中学(靠郊外)家属区 。 我正就读于所在区或的一所名为毛碚沱的小学 。 学校离家约一公里多路 , 沿途几乎全是芭蕉林 , 路中靠左的地方就有一处屠宰场 , 掩隐在茂密的芭蕉林里 。平日里 , 虽然知道那面是屠宰场 , 但却从未进去过 , 对杀猪宰牛之事一无所知 。 而第一次去 , 就第一次见着宰牛 , 或许就是一次阴差阳错 , 就是老天爷非要让我目睹一次血腥和残酷 。记得 , 一头黄牛被众多人拉进屠宰场时 , 它仿佛已感觉到末日的来临 , 后腿拼力往后拽 , 鼻腔发出沉沉的哞哞声 , 甚或是哀嚎声 , 眼眶里还渗出了泪水 。 一会 , 黄牛就被人用一块黑色布巾蒙住双眼 , 然后就有人用铁鎯头猛敲击头部 , 直至断气为止 , 接着就将倒地的牛从头至尾进行扒皮分割……至今为止 , 这一印象一直挥之不去 , 半个世纪过去了 , 一切还清晰可见 。 不过 , 人比动物要复杂得多 , 即便如此 , 牛肉还得照样吃 , 一点没有“君子远庖厨”的意思 , 也说明戒晕之不易和艰难 。 唯 其如此 , 我就一直敬重寺庙里的和尚 , 敬重他们那种“不杀生 , 不吃晕”的德性和操守 , 也发至内心地敬佩那种耐得甘苦和一以贯之的毅力 。以上 , 仅是一点小小的相关动物的记忆 。 动物 , 不管家养或野生 , 虽无言语行为 , 但某一种直观的灵性和情愫又与人相似而相通 。之前有一阵子 , 我非常喜欢云南台的《自然密码》和央视三套的《动物世界》 , 这两套节目都是专门讲述野生动物的 , 很是耐看 。 现在不知为什么 , 这两套节目似乎都不知去向了 , 或许也是我现在极少关看电视的原因也未所知 。在观看所有野生动物的兴趣中 , 又尤其喜欢观看大型的肉食野生动物 , 如狮子、熊、老虎、豹子、狼等等 , 总觉得其更具有观赏性或者说剌激性 , 反过来 , 说不定也更能满足人们的这样或那样的无聊性 。剖析开来 , 这里面或许也包含着一种“距离”构成的美学原理 , 即我们在平地上愿意碰到一只羊而不愿意碰到一匹狼;而在笼子里则愿意看到一匹狼而不愿意看到一只羊 。 只有这样 , 才能既消除恐怖又保留住兴趣 。 如果哪一天满大街都是狼和老虎或狮子 , 那么所有的审美兴趣瞬间就会被恐怖所压倒 。因此 , 什么东西都是有前提的 , 审美也概莫能外 。 现实生活中 , 那些没有任何前提的所谓“真、善、美” , 或者说靠意淫和杜撰出来的“真、善、美 ” , 就无任何价值和兴趣取向 , 因为其无异于是在把一只羊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 无论正反 , 都失去了美学上的认识和认知的价值 。我曾两度游历广州的长隆野生动物园 。 那里有狮山、虎山、熊山、豹山等等 。 这比关在笼子里让人欣赏要真实得多 , 自由得多 。 不过 , 尽管如此 , 在这各种“山”的前面均横着一条弯曲的人工水渠 , 表明再凶猛的动物都无法越过这条水渠来伤害游客 。 推而广之 , 这条水渠就是距离 , 就自然而然地给你构成了视觉意义上的距离美 。野生动物 , 尤其是肉食野生动物 , 虽然无比凶残 , 但对其幼崽却百般呵护 。 记得 , 电视上曾看到有一只棕熊带着两个幼崽在外觅食 , 一会就被一群狼团团围住 , 并一起扑上去想咬幼崽 。 这时的棕熊母亲 , 拼着全身力气反击 , 喘着粗气发出怒吼 , 转来转去地从不同的方位上用前身紧紧护住幼崽 , 并还时时向狼群发起进攻 , 向前突进一下 , 马上又缩回身护住幼崽 , 始终让狼群无法靠近 。 这样 , 一进一退地反复“熬战” , 大约持续了十来分钟后 , 狼群终于离开了 , 两个熊幼崽也没有受到丝毫的伤害 。 应该说 , 母熊此时此刻表现出来的勇敢和绝决 , 似乎也不亚于耶稣为拯救人类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那种勇敢和绝决 。 所不同的是 , 母熊是基于一种本能 , 而耶稣则是基于怜悯 , 但无形的关爱与呵护及至拯救 , 无论如何都是带终极性质的 。又如母狮 , 当看见外来公狮对对幼崽形成威胁时 , 便要奋不顾身地与公狮博斗 , 即使被咬得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 。 还有北极熊 , 在看见自己幼崽死去时 , 就要下意识地护住幼崽呆上三天三夜 , 然后才一步一回头地慢慢离开 。那么 , 弱小的食草动物又如何呢?同样 , 曾在《动物世界》里看见过这样一组画面 , 即一头花豹正欲攻击一只小梅花鹿 , 脚爪几近抓到小梅花鹿的后腿;此时 , 旁边的母鹿立即用角跃身顶住花豹的头 , 速度非常快 , 用力也很猛, 直至将花豹顶伤不能动弹为止 。 这 , 或许是我见到的弱小的食草动物置凶猛肉食动物的第一例 。 它或可表明 , 基于勇敢无畏背景下的母爱 , 实际就是一种大无畏的原动力 。事实上 , 母性的光辉不仅之于人 , 也同样之于野生动物 。无怪乎 , 鲁迅先生要写出这样感慨的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 ,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 ,回眸时看小於菟 。 这也是对野生动物天然呵护幼崽的本能的真实写照 。 人类和自然界得以生存繁衍 , 就是秉持着这些天性一步步走过来的 。 当然 , 自然界的物竞天择规律不可更改 , 但照般“丛林法则”又大不尽然 , 因为人与动物的区别 , 除了情感还有理性 , 还有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法制和伦理观念 , 否则人就会被打回原形 , 成为真正的动物 。其实 , 任何时候都不容讳言 , 我们的岁月中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日而有些“禽兽不如” , 甚至还有辱禽兽的一些良善的本能 。 那时 , 告密、捡举、揭发几成风潮:儿女揭发父母;学生捡举老师;你告密他 , 他告密你 , 互整互害 , 折腾不断 。 人的心 , 几经外因和内因的双重挤压而扭曲变形 , 亲人变成敌人就在所难免 。 现在 , 有一个健在的张某某 , 少年时就因举报自已的母亲是反革命 , 而致使母亲在万人宣判大会上被判处死刑 , 而且就在她眼皮底下 , 亲自目睹了母亲被枪决的整个情景 。 他现在说 , 这是一场噩梦 , 几十年一直尾随着他 。 事实上 , 这根本不是噩梦不噩梦的问题 , 是有辱禽兽的问题 , 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去坟墓的问题 , 因为其已超出了人性的最基本的认知 。启示 , 并非都是宏大的叙事或高头讲章;往往 , 一些微小的甚至不经意的细节小事 , 都具有启示的意义 , 甚至重大的意义 , 如风起于青萍之末即如是 。 《老子》云:“知不知 , 尚矣 。 不知不知 , 病矣 。 是以圣人之不病 , 以其病病矣 , 是以不病 。 ”此之谓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