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酷特智能依托工业互联网迅速转产口罩 日产500万只

青岛酷特智能依托工业互联网迅速转产口罩 日产500万只
文章图片

酷特智能的口罩生产车间 。(企业供图)
半岛采访人员 李兵 刘丹阳
日产产能500万只口罩!这不是深圳的比亚迪,这是青岛的酷特智能 。
疫情来袭,对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酷特智能”)的服装定制主业影响较大,转产口罩、隔离衣不仅能为抗击疫情做贡献,也能够减小疫情期间的企业经营压力 。初涉新领域,“陌生感”不可避免,酷特智能却凭借自己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迅速度过转产“磨合期”,更自主研发了口罩机 。转产成功,让酷特智能在一季度成功摆脱疫情的影响,业绩同比增长4.69%,并将业务切入医疗健康领域,开辟企业新的阵地 。
工业互联网赋能青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酷特智能转产口罩这件事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
口罩和口罩机一起造 从无到有用时仅两周
受疫情影响,服装制造企业原有业务需求下降,对企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不少服装企业转型生产口罩和防护服,希望借此渡过危机 。然而,隔行如隔山,从服装企业迅速转产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并非易事 。摆在企业面前的,是生产线改造、产品研发、持续走高的原材料成本、复工工人不足等诸多问题 。
青岛一家主打私人定制的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企业转产口罩和防护服时,正处于国内疫情爆发期,自动化口罩生产设备采购不到,情急之下,利用现有服装生产线和工人组成两条流水线满负荷生产,即便如此,每天的口罩产能也不过5000只 。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稳,这家企业已经回归原有的定制服装生产 。企业负责人解释:“一方面是口罩产能有限;另一方面,做定制服装的技术工人人力成本较高,使得口罩生产效率与成本都不尽如人意 。”
然而,同样转型生产口罩的酷特智能却轻松化解了这些难题,并快速拓展出一条“医疗产业链”,这正得益于他们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制造模式 。依靠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酷特智能迅速实现了熔喷布、口罩机的生产销售 。其口罩生产车间内的绝大多数口罩机都是自主研发生产,同时还将口罩机销售给其他企业 。这个过程从无到有,仅仅用了两周时间 。
酷特智能总裁张蕴蓝介绍说:“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拥有一套成熟的企业治理体系和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目前酷特智能口罩日产能已经达到500万只 。
探企
业绩不降反升,没有秘密只有秘诀
一季度,酷特智能防疫物资销售收入占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8.76%,这不但帮助酷特智能摆脱了疫情带来的冲击,总营收更较上年同期增长4.69% 。
这是一份彰显“青岛制造”强大韧性的成绩单 。其数据之所以亮眼,源于酷特智能对工业互联网先人一步的尝试 。
1995年,企业家张代理在青岛创立“红领”品牌,从事服装成衣生产与销售 。此后十余年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张代理的企业顺势脱颖而出,发展达到了高峰 。后来,随着消费结构的突变,服装行业整体下滑,企业也遭受了冲击 。
“消费者主权时代”已经到来,只有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商家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未来所有的产业都要与网络深度融合,制造业也不例外,制造与服务要融为一体 。
智能制造和柔性化、个性化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酷特智能以3000多人的工厂为实验室,打破个性化与工业化的矛盾,实现了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发展,一家传统服装企业变身为一家工业互联网企业 。
走进酷特智能的服装生产车间,乍一望去,似乎与传统服装生产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细致观察每一条生产流水线可以发现,每一个工位都有一块小型数据终端显示屏,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张个性化订单的顾客数据信息,工人们要根据信息的指引,完成自己流水线上的生产操作 。这种转型并不是用全自动化机器取代人,而是靠服装定制的一整套逻辑和算法,从生产执行到质保体系,从物流配送到客户服务,所有生产销售流程都由数据驱动 。为此,酷特智能建立了版型、款式、面料、BOM四大数据库,以满足人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