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中芯三剑客,撑起中国芯片代工20年(第一剑( 二 )



2017年 , 工艺步入10纳米 , 英特尔倒在了10纳米 , 曾经的英特尔芯片制程独步天下 , 台积电三星等都是跟在屁股后面追赶的 。

但是当工艺进入10纳米后 , 英特尔的10纳米芯片只能在低端型号机器上使用 , 英特尔主力的I5和I7处理器 , 由于良率问题而迟迟无法交货 。

而在7纳米领域 , 英特尔更是至今无法突破 , 而美国另一家芯片代工巨头“格芯” , 也是在7纳米处倒下的

格芯宣布放弃7纳米 , 在前文“敌人不会仁慈”中 , 提到 , 格芯是美国军方2016-2023年的合作伙伴 , 美国军方和航太工业所需要的芯片等都是包给格芯代工的 。

但是因为7纳米研发成本和难度太大 , 格芯最终决定放弃7纳米 。

于是这才出现了美国政府将“台积电”纳入美军合作伙伴中 , 并且准备和台积电签署2024年后与美国政府的芯片代工伙伴协议 。

因为7纳米技术 , 台积电被美国政府视为“自己人” , 而为了长期供货美国 , 台积电也宣布了120亿美元的赴美建厂计划 。

美国自己的代工老大英特尔倒在10纳米 , 格芯倒在7纳米 , 而进入更难的5纳米 , 只剩下三星和台积电 。

纵观整个芯片工艺制程的发展之路 , 真的是斑斑血泪 , 即便强大如IBM , 英特尔 , 格芯等国外大厂也是说倒下就倒下 , 说放弃就放弃

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程 , 不成功是大概率的 , 而成功则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用命杀出一条血路 。

【芯片▲中芯三剑客,撑起中国芯片代工20年(第一剑】回到中国大陆 , 目前中芯国际是唯一一家能拿得出手的半导体代工企业 , 中芯国际的14纳米工艺芯片 , 力供华为 。
而在更进一步的7纳米领域(性能比14纳米提高20% , 耗能降低50%) , 中芯仍然挑战重重 , 年底试产 , 但离量产还比较远 。

但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 世界上只剩三家7纳米的玩家了 , 一家台积电 , 一家三星 , 一家中芯 。

今年是中芯成立二十周年 , 这二十年的发展路充满坎坷 , 除了技术研发的不易外 , 更伴随着和老冤家台积电的恩恩怨怨
中芯这二十年发展史上有三位重要人物 , 张汝京 , 梁孟松 , 邱慈云
张汝京打下了江山 , 邱慈云稳住了江山 , 而梁孟松则是壮大了江山 。
中芯的创办者 , 张汝京
张汝京1948年生在南京 , 蒋介石败退后随着国民党一起去了台湾 , 台大毕业后去了美国 , 攻读工程科学硕士和电子工程博士
1977年张汝京进入当时声名赫赫的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 , 担任工程师 , 并且师从集成电路发明者“杰克基尔”的团队

也许是命运弄人 , 张忠谋(台积电创办者)当时也在德州仪器担任资深副总裁 , 张忠谋手下管着4000多人

张汝京 , 小工程师

张忠谋 , 资深副总

这两人在职位上天差地别 , 也没人能想到多年后双方成了“宿敌” , 一个在台湾创立了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芯片代工企业
一个帮助大陆打下半导体代工的基石

张汝京当时所做的是关于DRAM芯片的研发制造 , 可DRAM芯片市场被日本企业杀的支离破碎 , 80年代美企不是日企对手

美日贸易战也爆发于那个时代

德州仪器苦苦撑到1997年 , 最终放弃DRAM产业 , 这一年正好是张汝京效力于公司的第20年

在第20年 , 自己深耕的领域被公司放弃 , 张汝京也无心再逗留 , 他选择了提前退休 , 想回台湾看看
退休后的张汝京回到了台湾 , 继续搞半导体 , 可张忠谋1985年就从德州仪器主动辞职 , 回到台湾创办了台积电 。

1997年的台积电已经颇具影响力了 , 和台湾另一家半导体企业“联华电子”(联电)在激烈争夺半导体代工的江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