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今不昧TB|古人没有碘盐,怎么解决大脖子病?
大脖子病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常见的疾病 , 至少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记载 。 它还有一个专门的字叫“瘿” , “婴”原指女性颈部的贝壳项链 , 加“疒”指颈部疾病 , 即大脖子病 。
本文插图
古文中对瘿病的描述颇多 , 其中一些和现代医学观点不谋而合 , 令人称奇 。
地理环境
古人发现大脖子病和地理环境有关 , 尤其是在山区最严重 , 比如秦岭、太行、三峡等 。 现代科学的观点是 , 这些地方往往身处内陆 , 海产品少 , 且地表经过千万年的冲刷 , 水土碘含量很低 。 世界上最典型的缺碘地区 , 例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 , 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和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也是山地 。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 地形训》记载 , “险阻之气多瘿” 。
-西晋《博物志》记载 , “山居之民多瘿疾 , 饮泉水之不流者也” 。
-唐代王龟龄在《夔州》一诗中写道 , “夔州苦无井 , 俗瘿殊可怜” 。
-宋代范成大的文集中有很多大脖子病的记载 , 比如“入峡初程风物异 , 布裙跣妇总垂瘿” , “自东川入峡 , 路至恭州 , 便有瘿俗” 。
-元代有记载 , 武当山地区“诸宫观庵 , 岩居者为瘿所厄” 。
水源
古人认为饮用水源可能是大脖子病的元凶之一 , 这也与现代科学的观点一致 。 在高水碘地区 , 即使不吃碘盐也不怎么缺碘 。 遗憾的是 ,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低水碘地区 , 很容易出现碘缺乏 。
-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记载 , “轻水所 , 多秃与瘿人” 。
-西汉的《养生方》记载 , “诸山水黑土中 , 出泉流者 , 不可久居 , 常食令人作瘿病” 。
-三国时期嵇康的《养生论》记载 , “颈处险而瘿 , 水土之使然也” 。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记载 , “凡瀑涌漱湍之水 , 饮之令人有颈疾” 。
-晋代陈延之的《小品方》记载 , “长安及襄阳蛮人 , 其饮沙喜瘿” 。
-南北朝的郦道元在《水经 沔水注》记载 , “盐井 , 食之令人瘿疾” 。
女性
古人还发现 , 女性似乎更容易得大脖子病 。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 , 女性更容易罹患甲状腺疾病 , 尤其是孕妇和乳母的碘缺乏更为明显 , 这是因为她们一个人扛着两个人的需要量 。 在某些强制补碘的国家 , 例如新西兰 , 政府还建议孕妇和乳母额外补充碘剂 。
-宋代范成大《吴船录》记载 , “山水皆有瘴 , 而水气尤毒 , 人喜生瘿 , 妇人尤多” , “峡江水性大恶 , 饮辄生瘿 , 妇人尤多” 。
-明代王象春《齐音》记载:“女之滨济居者多瘿” , “城东有黑虎泉 , 俗传是水神 , 遂有庙祀 。 泉势冲突 , 妇女饮之则瘿” 。
情绪
古人虽然并不知道激素、内分泌等医学词汇 , 但他们已经意识到情绪因素和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 现代医学认为 , 当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或过度劳累状态时 , 更容易罹患各种疾病 , 甲状腺疾病是其中之一 。
【食今不昧TB|古人没有碘盐,怎么解决大脖子病?】-宋代陆游《送范舍人还朝》说“常时念此气生瘿” 。
-元代杨维桢的《碎玉杯》说“元城老臣怒生瘿” 。
-民间也用“脸红脖子粗”来形容生气的状态 。 现代医学证实 , 部分甲亢患者确实有易怒的症状 , 但古人误以为是因为易怒才得大脖子病 , 实际是本末倒置了 。
治疗
古人不仅观察到甲状腺肿 , 还通过实践发现了海产品 , 尤其是海藻 , 能够治疗碘缺乏病 。 中医典籍中这方面的记载很多 。 比如《神农本草经》记载 , “海藻 , 主瘿瘤结气” 。 《疡医大全》的“四海舒郁汤”加了海带、海螵鞘、海蛤粉 。
此外 , 《外台秘要》记载 , 可以用羊和鹿的靥(yè)治疗瘿疾 。 靥指脸颊 , 我猜古人很可能是以形补形 , 将动物的脖颈部位切下 , 恰好包括了富集碘元素的甲状腺 。
推荐阅读
- 吕海峰专栏|史海探幽:在张家口的泥河湾,为何可以实现与古人的成功对话?
- 人群中国科学家通过古人基因组数据探寻中国文明源流
- 青岛好的哥:捡10万元现金不昧 获授“红飘带”
- 天涯看点历史|古代宝剑真能削铁如泥?专家:你看古人到底削的啥,菜刀也能做到
- 趣闻大历史|古人讲“东西有四不借,借了家败亡”,是哪四样?古人传下的讲究
- 香姐逛历史|古人进攻关中,为什么必须要从函谷关或者潼关,为什么不从山西西南部渡黄河进攻呢?
- 冷兵器研究所|忽必烈最头疼敌人,同为蒙古人,比南宋难对付万倍,到死都没消灭
- 文明三明|@公交师傅:拾金不昧的你们,真帅!
- 古人|古人是如何环保的?专业科学,法令严厉,折服古人的和谐自然智慧
- 三妻四妾|古人口中的三妻四妾,具体是哪三妻哪四妾,又有哪些讲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