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例人工环境繁育小江豚满两岁,濒危物种保护获进展
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豚 , 又被称为“微笑的天使”和“水中大熊猫” 。 6月2日 , 全球第三例在人工环境下繁育的小江豚“e波”迎来了它的两周岁生日 , 这也标志着濒危物种长江江豚的保护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 。
6月2日 , 由中科院水生所在人工环境下自然繁育成活的雄性小江豚“e波”迎来了它的两周岁生日 。 目前 , 小江豚各项身体指标正常、行为丰富 , 体型和进食量已接近成年江豚 。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 郝玉江博士: 两周岁是在江豚成长发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 江豚两周岁相当于人八九岁、十岁的样子 , 相当于青少年 。 现在 , “e波”已经可以达到4公斤的食量 , 体重已经超过60公斤 , 体长接近1米4 , 整个身体发育非常不错 。 说明在人工环境下的江豚饲养繁殖工作 , 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功 。
“e波”的妈妈是来自鄱阳湖的雌性江豚“福七” , 两年前的6月2日 , 已经怀孕12个月的“福七”经过努力分娩 , 终于成功娩出了胎儿 。 但由于脐带没能第一时间断开 , 小江豚随时有“呛水”的危险 , 一旁陪产的训练员迅速下水干预 。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 郝玉江博士: 江豚和我们人类一样 , 是哺乳动物 , 虽然生活在水里面 , 但是它要不停地出水呼吸 , 而且小江豚生出来第一个动作就是要出水呼吸 。 生出来以后 , 脐带没断开就非常危险了 , 小江豚被脐带拉扯 , 游不上来 , 没法呼吸 , 当时训练员看到这个情况以后 , 尽快跳到水里面 , 直接用手把小江豚托出水面 。 让它呼吸了第一口新鲜空气 。
小江豚顺利降生后 , 经过科研人员和训练员精心照料 , 确保了江豚母子能够获得充足营养;而在妈妈的带领下 , 小江豚也很快适应了饲养池的环境 , 学会了变换各种姿势游泳、追着小鱼玩耍等 。 科研人员通过对小江豚哺乳等行为的观察 , 对长江江豚也有了新的认识 。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 郝玉江博士: 一般我们认为6个月 , 江豚就可以断奶 , 但“e波”这个江豚它可以吃奶达到1岁 , 1岁以上还在吃奶 。 这次通过对它的观察发现 , 江豚可以这么长时间和妈妈在一起 , 还在哺乳 , 从行为上更丰富了我们对江豚的认识 。 通过对它的观察研究 , 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这个物种的行为学和生态学的一些知识 。
长江江豚是一种古老的水生哺乳动物 , 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及鄱阳湖、洞庭湖等水域 。 据科考研究 , 目前长江江豚数量仅有1000余头 。 当前 , 我国正通过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繁殖等多种保护措施 , 改善长江江豚生存境况 , 确保这一物种的生存延续 。
小江豚“e波”出生成长记录——撰文: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
2018年6月2日 , 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一头雌性江豚顺利产下一头雄性小江豚 , 这位江豚妈妈叫福七(F7) , 是2011年从鄱阳湖来到白鱀豚馆的 , 是白鱀豚馆年龄最小的一头雌性江豚 , 今年11岁了 。
“e波”的妈妈福七来自鄱阳湖 , 父亲多多则来自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故道 。 2017年夏初 , 潇洒强壮的多多对温婉可人的福七展开了锲而不舍的爱情攻势 , 多多的执着最终通过考验 , 获得了福七的芳心 , 它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 。
江豚的妊娠期可长达12个月 , 比我们人类还要长 , 是它们对水生生活的一种适应 , 这使江豚宝宝能够在妈妈肚子里得到充分发育 , 一出生就具备较好的游泳能力 。
同我们人类一样 , 雌性江豚怀孕以后身体和行为上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 比如食量增加、体重增加、游泳行为改变、体型变化等等 。
经过12个月的漫长等待 , 2018年6月1日 , “准妈妈”福七开始出现食欲减退 , 游动缓慢 , 且多有漂浮行为的“临盆”征兆 。 2日清晨6时25分 ,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 , 福七妈妈终于成功娩出了胎儿 。 然而 , 此刻惊险的一幕发生了:可能是由于福七分娩的时候太过平静 , 幼豚娩出后脐带没能自动断开 , 受到脐带的拉扯 , 小豚无法浮出水面呼吸 , 随时都有呛水的危险 。
推荐阅读
- 全域全年禁猎全域全年禁猎、强化栖息地保护、严控人工繁育——解析北京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三大亮点
- 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筹备工作视频专家会议召开
- 特朗普邀俄参加G7峰会,俄外交部发言人:没中国参与,不可能实现具有全球意义的重要事业
- 推荐“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全球热议,多家主流媒体都用到一个词
- 怒火!全球多家主流媒体都用到这个词
- 全球多国爆发!示威者包围美国大使馆,声援美国抗议活动
- 中文“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用户已覆盖152个国家和地区
- 10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将于10月在青岛举办
- 一图读懂一图读懂|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治理如何应对挑战?
- 疫情联合国粮食署:疫情将导致全球2.6亿多人面临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