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爆发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被美国隐藏了70年
原创 栋哥历史 2020-02-13 23:56:59近代以来 , 西方人掌握了对历史的解释权 , 西方人在解释历史事件时经常隐藏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 , 把不利于自己的一面隐藏起来 , 再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 , 然后让各国编入历史教材进行学习 。 对冷战的解释就是如此 。美国既是冷战的主角 , 又是胜利者 , 对冷战的曲解自然不可避免 。美国正统派历史学者认为 , 苏联是冷战的始作俑者 。 修正派认为 , 美国是冷战的发起者 。 还有一派认为 , 一个巴掌拍不响 , 冷战是在美苏双方的互动中产生的 , 双方都有责任 。
中国学者徐弃郁观点则是 , 美苏双方都有对抗的需求 。苏联一直比较封闭 , 苏联人的生活水平远不如其他欧洲国家 。 二战中 , 苏军一路打到了柏林 , 苏联士兵一路上看到了西方人的生活水平很高 。 苏联高层担忧民心不稳 , 就像沙俄当年追击法军 , 进入巴黎 , 引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一样 。 所以 , 苏联希望借外部压力来稳定内部 。对美国来说 , 苏联不可能被纳入美国的体系 , 美国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外敌 , 对内可以凝聚民心 , 激励斗志 , 对外可以让盟友更紧密的团结在自己周围 。 于是 , 根据乔治·凯南的建议 , 展开了对苏遏制战略 。 冷战就此爆发 。以上几种观点 , 到底哪一种更有道理呢 。我是这么认为的 , 美国人的观点是为了混淆视听 , 隐藏真实原因 。 徐弃郁的观点则延续了官方学者的一贯作风 , 跟高中教科书和央视《大国崛起》一脉相承 , 看似很有道理 , 实则不够深入 。那么 , 冷战爆发的真实、深入的原因是什么呢?先看一下冷战爆发的时间线 。1946年3月5日 ,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 , 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1947年3月12日 , 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 标志着以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时间距离1945年9月3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只过去了六个月零两天 。 这间隔时间实在是太短 。二战结束后 , 美国、苏联、英国在国内外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 , 英美政客竟然有时间做出开启“冷战”的决策 。 可见 , “冷战”事关重大 , 绝非临时起意 。其实 , 还有一个人也预见到了战后的美苏对抗 , 这个人就是希特勒 。二战末期 , 在苏军攻入柏林之前 , 希特勒一直觉得盟军内部会出现分裂 , 美苏闹掰 , 然后苏联人就会向德国提出媾和 。 因为如果不这样 , 那美国就会占领整个西欧 , 苏联就会占领东欧 , 美苏就会直接对抗 , 不符合苏联的利益 。
当然 , 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出现 , 希特勒的愿望落空了 。 因为罗斯福的水平更高 , 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 , 所以在雅尔塔会议上许给了苏联很多战略利益 , 在欧洲和远东的很多领土上都接受了苏联提出的要求 , 给了苏联一颗定心丸 。其实 , 在二战尚未结束时 , 就有很多人预料到战争结束后美苏会陷入对抗 , 包括上面提到的希特勒、罗斯福 , 还有丘吉尔 , 可能苏联人也预料到了 。 毕竟俄国(沙俄、苏联)与西方对抗了一百多年了 , 克里米亚战争、日俄战争、14国武装干涉苏联都是明证 , 预测到也不是什么难事 。总之一句话 , 很多人预测到二战后美苏会重新陷入对抗 。 只是没想到冷战开启的如此之快 。所以 , 二战结束后 , 美国挑起冷战符合人们的预期 。 发生冷战不奇怪 , 不发生冷战才奇怪 。 美国挑起冷战不是单纯的因为意识形态、经济、政治或军事等 , 而是因为这些因素的集合 , 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大陆均势 。是的 , 你没有看错 , 就是“搅屎棍”英国的传统艺能 ,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看家本领 , 大陆均势政策 。英国的本土面积远不如法国和德国大 , 人口数量也没有优势 。 之所以能称霸欧洲三百年 , 靠的就是“大陆均势” 。 不允许欧陆出现霸主 , 谁强大 , 英国就联合其他欧洲国家来削弱它 , 以此来维持欧陆各国的势力均衡 。
二战后 ,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 美国所在的美洲就像一个大型岛屿 , 美国就是一个大号版的英国 , 亚欧大陆就像一个大号版的欧洲大陆 , 所以 , 美国必须要像英国爸爸学习 , 实行大陆均势政策 。只不过 , 美国的实力比英国强多了 , 亚欧大陆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和苏联相互牵制 , 唯一能牵制苏联的纳粹德国已经灰飞烟灭了 。 况且 , 二战的爆发证明 , 牵制也是不靠谱的 , 法国没有能够牵制住德国 。所以 , 美国就对“大陆均势”政策进行了一些改进 , 改为美国用军事基地亲自围堵、遏制苏联 , 目标是让苏联分崩离析 , 打掉亚欧大路上最强大的国家 , 维持亚欧大陆势力的均衡 。事实上 , 美国也确实做到了 。 只不过 , 美国不想让其他国家知道冷战爆发的真实原因 , 如果下一个强国知道这些 , 那美国就不好开展下一次“冷战”了 。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抛开“上帝视角”重新解读冷战形成的原因原创 地缘分析君 2019-12-07 21:19:10谁控制了过去 , 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 , 谁就控制了过去 。——《1984》乔治·奥威尔1945年注定是改变世界格局的一年 。 它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年 , 这一年里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它是必须被关注的一年 , 战争在夺走数以万计的生命的同时 , 也摧毁了重建家园的基础 , “希望”成为最珍贵的“物资”;它还是历史转折的一年 , 战争改变了原有的权力格局 , 冷战的阴云出现在天空的边缘 。 冷战为什么会发生?笔者抛开“上帝视角” , 与读者一起穿越回那个风起云涌的一年 , 去探寻这一答案 。“战略迷雾”:判断苏联的意图为了更好地论述 , 我们选择以美国在战后初期的战略规划作为切入点 。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切入点 , 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美国是战后世界格局的最主要设计者 。 二是因为可兹利用的对美国行为的研究成果较为充分 , 便于论述和分析 。 因此 , 笔者认为 , 以战后初期美国的战略规划作为切入点是合理的 。言归正传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彻底打碎了世界的原貌——一片废墟的欧洲和东亚出现了巨大的权利真空 , 与此同时原本处于世界权力中心之外的美国和苏联正式崛起为世界的“两极” 。 这一点不需要所谓的“上帝视角”就可以被观察到——在二战尚未结束之前 , 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都已经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了 。 因此 , 摆在美国(也包括英国)政策制定者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 , “苏联行为的意图是什么?”由于其相对封闭的国内体制和斯大林高超的政治手腕 , 战后初期的美英决策者无法准确预判苏联将来要干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 , 丘吉尔选择回归传统的欧洲外交思维 , 以权力和均势思维看待苏联 。 此时美国的情况比较复杂 , 曾作为大同盟中坚的罗斯福总统病逝 , 新上任的杜鲁门总统没有与苏联打交道的经验 。 不仅如此 , 美国本身也是自1919年巴黎和会以来第一次踏入国际舞台的中心 , 理想主义与现实需要还无法做到协调一致 , 对苏联意图的理解更是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 。 总体来说 , 此一时期 , 美国对苏联意图的判断有四种:第一种判断以杜鲁门总统为代表 , 少数美国政策制定者从国内政治经验出发 , 认为可以与苏联打交道 。 他们认为美苏之间的摩擦主要来自于“误解” 。 杜鲁门总统相信 , 他可以通过与斯大林的面对面会谈得到双方满意的结果 。但是 , 除了杜鲁门总统之外 , 绝大多数的美国政策制定者都不这么乐观 。 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会议上对斯大林的让步以及苏联对波兰、罗马尼亚的控制 , 使他们对苏联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 。 不过 , 他们也没能达成一致意见:一部分人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 , 他们认为 , 二战后的世界满目疮痍 , 正好为苏联影响力的扩张提供了温床 , 苏联也乐于借此途径对外扩张 。 相比美国人 , 丘吉尔对这种看法更为支持 。 另一部分人是从历史经验出发 , 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苏联的某些行为与沙皇俄国非常相似 , 因此 , 这部分人推断出 , 苏联实力一旦恢复也一定会走沙俄的老路 , 比如在波兰、达达尼尔海峡和朝鲜等地寻求主导地位 。 最后一部分人则将苏联的“心理”变化作为出发点 , 认为自苏联成立以来 , 经历了西方干涉的内战、一战后的外交孤立和二战的残酷破坏 , 因此它不会相信任何“苏联得不到控制的东西” 。 因此 , 控制东欧和东北亚部分地区被苏联人视为“生存必需品” 。 西方国家在这些地区的行为都将被苏联视为挑战 , 因此这部分人主张美国应该在事实上接受势力范围的安排 。 后来闻名于世的乔治·凯南就是最后这种观点的拥护者 。如果我们以“上帝视角”来回顾这段历史的话可以发现 , 上述观点都有道理 , 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验 。 但是 , 我们必须知道 , 当时的美国政策制定者们是无法准确判定这些的 。 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从最坏的可能出发制定最有利于美国自身的战略 。
推荐阅读
- 多重危机同时爆发 特朗普以受害者自居
- 明尼苏达疑似爆发“政变”,高举“枪杆子”标语牌
- 武则天的父母在唐高宗时期的真实地位如何?
- 一文带你看明白美国为何会爆发这么大一场骚乱
- 美国各地爆发示威暴乱,反映了什么?
- 特朗普表态!加拿大、英国也爆发示威游行了...
- 光明网|多伦多爆发反歧视黑人游行
- 英国伦敦也爆发抗议 示威者:英国并不无辜
- 认清“双重标准者”的真实嘴脸
- 美33城抗议!黑人尸检报告并非死于警察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