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埂峰下的鬼话|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林黛玉是一位好老师吗?


我一直觉得写诗 , 一定要有才气 , 我一直坚信“文章本天成 , 妙手偶得之” 。 所以真正的好诗 , 应该是一气呵成 , 不加酝酿的 。 如果反复斟酌删改 , 虽然精益求精 , 却多多少少有些穿凿附会 , 失去了原来的心意 。
【青埂峰下的鬼话|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林黛玉是一位好老师吗?】
青埂峰下的鬼话|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林黛玉是一位好老师吗?
本文插图

香菱学诗 , 可以理解为作者曹雪芹对写诗的一些看法 , 究竟是宗唐还是宗宋 。 或许在清朝曹雪芹生活的时代 , 不少诗人比较推崇宋诗 , 但是曹雪芹却推崇唐诗 , 所以他认为写诗 , 还是需要向唐人学习的 , 故而在红楼梦里 , 林黛玉教香菱学诗 , 先让香菱学习王摩诘、李青莲、杜子美三人的诗 。 然后再学习谢、阮、庚、鲍等诸人诗作 , 这些诗人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 如果说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 那么谢灵运就是山水诗的鼻祖 。 所以林黛玉给香菱开的诗单 , 都是唐朝以前的诗人 , 至于宋朝的诗 , 林黛玉是看不上眼的 , 还批评陆游的诗浅近 , 这也应该是曹雪芹对宋诗的态度 。 我们在读宋诗 , 可以很深切的感受到 , 唐诗言情 , 宋诗说理 。 如香菱喜爱的“重帘不卷留香久 , 古砚微凹聚墨多” , 像这样的诗句在唐朝跟打油诗差不多 , 比如张打油的《咏雪》:江上一笼统 , 井上黑窟窿 。 黄狗身上白 , 白狗身上肿 。 宋代大诗人都是这样的格局 , 连大文豪苏轼也是如此 , 比如他写的庐山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虽然让人觉得有道理 , 或者说有人生哲理 , 但是这样的诗很乏味很枯燥 。 林黛玉不让香菱读宋诗 , 就是害怕她入了这样浅近的格局 , 再也跳不出来了 。

青埂峰下的鬼话|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林黛玉是一位好老师吗?
本文插图

对于学作诗 , 林黛玉堪称名师 , 文本上写“黛玉道:“什么难事 , 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 , 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 平声对仄声 , 虚的对实的 , 实的对虚的 , 若是果有了奇句 , 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 ”先说一点 , 林黛玉认为学作诗 , 不是什么难事 。 我们作为读者千万不能认为很容易 , 那样就被黛玉骗了 。 黛玉之所以认为作诗很简单 , 那是因为她已经会了 , 老话说难了不会 , 会了不难 。 其实作诗没那么简单 , 古人学作诗 , 从小就开始学习《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 古人的四声平上去入 , 和我们今天的四声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 。 作诗中的起承转合 , 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 平声对仄声 , 虚的对实的 , 实的对虚的 , 这是作七言律诗的规律 。 对于黛玉所说的“虚的对实的 , 实的对虚的”红学家俞平伯等人都认为黛玉说错了 , 或者说是曹雪芹的笔误 , 应该是“虚的对虚的 , 实的对实的” , 那么现在的虚词实词语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清朝康雍乾时期 , 和我们现在的理解是否一样 。 曹雪芹作为一个大文豪 , 作诗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 生命里不可或缺 。 作诗的法门 , 岂能说错 , 故而绝非作者笔误 , 而是本来如此 。
林黛玉作诗的宗旨里 , 有一句破釜沉舟的话“若是果有了奇句 , 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 ”然后很多初学诗的朋友 , 明明搞不懂格律 , 或者说不熟悉格律 , 被格律所束缚 , 便开始拿黛玉这一句话 , 来美化自己的诗有“奇句” , 所以不在拘泥平仄虚实 。 林黛玉虽然提出写诗的最高境界 , 可以不拘泥格律 , 但是香菱写的诗也好 , 黛玉等人写的律诗也好 , 都完完全全的按照格律的要求写的 。

青埂峰下的鬼话|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林黛玉是一位好老师吗?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