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观察】央行直接购买小微信用贷款 货币化悄无声息?但这次不一样( 二 )


央行表示 , 为了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 , 人民银行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 , 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 , 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的方式 , 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 , 激励资金约为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的1% , 预计可以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约3.7万亿元 , 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还本付息压力 。
就“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来说 , 央行称 , 目前中小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的占比只有8%左右 。 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主要面向经营状况较好的地方法人银行 。 最近一个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为1-5级的地方法人银行可申请信用贷款支持计划 。 对于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于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新发放的期限不少于6个月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 人民银行通过信用贷款支持计划 , 按地方法人银行实际发放信用贷款本金的40%提供优惠资金 , 期限1年 。 预计信用贷款支持可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约1万亿元 ,
其实 , “这个工具 , 可以简要视为央行与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联合信用贷款 , 央行出资4000亿 , 占比40% , 撬动1万亿信用类贷款 。 其中 , 央行不承担信用风险 , 期限最长1年 , 免收利息 。 由于风险并未转移 , 因此银行可能仍应做资本计量 。 ”光大证券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告诉经济观察网 。
事实上 , 与前期再贷款工具相比 , 本次工具相当于给符合条件的银行提供了4000亿免息资金 , 银行节约利息100亿(4000X2.5%) , 但是要支持1万亿信用类贷款 。 即100亿利息节约需要覆盖1万亿风险敞口增加(假设贷款从强抵押转到信用类) 。
因此 , 有观点认为 , 考虑到信用类贷款出险后损失率较高 , 也就是说 , 如果贷款从强抵押转到信用类不良率上升在1~1.3%之内 , 能够覆盖100亿的利息节约 , 这样切换是合适的 , 如果不能 , 则不如做此前的第三笔1万亿再贷款 , 发放强抵押贷款 。 截至5月21日 , 第二、三批1.5万亿再贷款已发放0.47万亿 , 尚有较大利用空间 。
据王一峰分析 , 对于能享受该政策的银行 , 根据央行规定 , 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为1~5级的地方法人银行为2237家 , 占全部地方机构数量的51% 。 假设规模占全部地方金融机构规模的2/3 。 根据披露数据 ,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规模为12.5万亿 , 其中城商、农村金融机构约6.3万亿 。 考虑到人行本次口径纳入了农信 , 将使得地方金融机构统计的普惠小微贷款规模大于6.3万亿 。 又根据人行介绍 , 普惠小微中约15%(2万亿)为信用类贷款 , 假设本次增加1万亿 , 则信用类贷款将因此政策而增加50% 。 静态看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将从15%升至22% 。 而对于符合条件的银行来说 , 相当于增加了24%(6.3*2/3)的普惠贷款 , 全部为信用类 。
这意味着什么呢?对符合条件银行的盈利影响 , 王一峰认为 , 2/3规模的地方法人机构大致对应40万亿存款 , 4000亿免息负债相当于1% , 又毛估此类银行存款成本在2~3% , 则相当于全部存款成本下降2~3BP 。 在强假设下 , 假设资产端定价不变 , 不含同业业务等 , 享受该政策的银行息差将增厚2~3BP , 对应盈利增加1~1.5% 。 若考虑现实情景 , 影响应小于上述测算值 。
再结合今日多部委联合出台的其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系列政策 , 有人说 ,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 是“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组合
政策对大型国有控股银行来说 , 用“大棒”居多 , 对地方小银行给“胡萝卜”居多 。 但对于地方法人银行而言 , 也需要权衡信用风险暴露增加所造成的信贷损失与央行政策支持之间的风险收益关系 。 根据目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收益情况综合考虑 , 银行信贷行为选择或并不直接单纯受到两项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影响 , 更多是其他政策在直接发挥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