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坊|张居正巧打“铁锅战”,真正取胜的不是铁锅,而是这两个计谋


张居正是一代名相 , 后世史学家对其评价极高 。 作为明王朝中后期的重要人物 , 张居正曾打过一场漂亮“铁锅战” , 令长城内外烽火暂熄 。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口铁锅 , 又会如何影响大明的对外关系?如果您想知道 , 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历史解密坊|张居正巧打“铁锅战”,真正取胜的不是铁锅,而是这两个计谋
本文插图

(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张居正字叔大 , 号太岳 , 湖北人氏 , 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 张居正少年时期聪明异常 , 在23岁时 , 就被授予庶吉士 , 并顺利进入翰林院 。 隆庆元年 , 张居正即被拔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 开始正式进入内阁 , 参与朝事议政 。 六年之后 , 明穆宗驾崩 , 十岁的神宗皇帝即位 , 由大臣们加以辅佐 , 而张居正此时正式被任命为内阁首辅 。

历史解密坊|张居正巧打“铁锅战”,真正取胜的不是铁锅,而是这两个计谋
本文插图

张居正在担任内阁首辅时 , 曾主抓朝廷一切军政要事 , 可谓是权倾一时 。 不过张居正并未因此而擅权 , 反而是主张积极改革 , 大力实行“一条鞭法”、整治官场问题 , 并强化内阁和六部的主事权力 , 将朝廷内多余的冗官裁撤 , 令朝廷内外一片清明 。
通过张居正对政治、经济、军事的一系列改革 , 明王朝内部的社会矛盾开始有所缓和 ,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 而且还令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 史称“万历中兴” 。
虽然后世对张居正的评价褒贬不一 , 但是对于其本人的政治头脑、远大眼光 , 却没有太多的非议 。 至于为何史学家们会对此问题表示高度一致?我们可以从一件“小事”上 , 发现他出类拔萃的地方 。

历史解密坊|张居正巧打“铁锅战”,真正取胜的不是铁锅,而是这两个计谋
本文插图

一直以来 , 明王朝最强的敌人 , 还是北方的蒙古势力 。 在元朝末年 , 明太祖朱元璋将元朝的统治推翻 , 令其皇室成员北逃至大漠继续组成流亡国家 , 史称“北元” 。 在此之后 , 北元再度分裂 , 变成鞑靼部落、瓦剌部落以及兀良哈部落 , 三股势力一直侵扰明朝边境 , 令长城内外烽火不断 。
鞑靼部落的骑兵们 , 在侵扰明边境村庄时 , 往往会将各种财物洗劫一空 , 尤为重要的是 , 这些骑兵们还喜欢将百姓烹饪的铁锅带走 , 甚至被明军追剿时 , 他们宁可丢掉金银珠宝 , 也不肯将铁锅轻易放弃 , 这令当时的明军将士百思不得其解 。

历史解密坊|张居正巧打“铁锅战”,真正取胜的不是铁锅,而是这两个计谋
本文插图

不过在明军强大的征伐与威慑之下 , 鞑靼部落最终还是接受了明朝廷册封 , 双方开始进入短暂的和平期 , 甚至在长城沿线一带 , 还形成了“互市”的局面 。 战争虽然业已消除 , 但是鞑靼部落却依然对铁锅十分感兴趣 , 甚至几次向张居正提出要求 , 需要在互市商品中加入铁锅一项 。 鞑靼部落首领的要求 , 张居正自然不能同意 , 因为他已经看出了对方的心思 。 鞑靼部落首领之所以会如此迫切的需要铁锅 , 正是准备将其熔掉打造兵器 , 而这恰恰是明朝担心的隐患所在 。
张居正显然不能养虎为患 , 将铁锅卖给鞑靼部落 , 但若是断言拒绝此要求 , 则双方必然会激起矛盾 , 不利于明朝对边陲地区的统治 , 甚至一旦将对方逼急 , 鞑靼骑兵将会再次上演“抢锅大戏” , 令长城内外生灵涂炭 。 张居正思来想去 , 最终还是决定将铁锅卖给鞑靼部落 , 但是此铁锅非彼铁锅 , 张居正同意卖给对方的铁锅 , 正是广东所产的“广锅” 。 历史书上曾对广锅有过介绍 , 认为广锅是难以被熔化而锻造兵器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