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关驼铃|品明皇之朱见炆,注定是个悲剧人物( 二 )


无可奈何朱元璋把目光投向了朱允炆 , 朱允炆作为皇长孙从小接受了儒家系统的教育 , 长得也温文儒雅一股书生气 , 与其父朱标很象 , 很受朱元璋喜欢 。 同时考虑到朱允炆将来处境(太子朱标的儿子若不为皇帝 , 将来必然遭人忌惮) , 便在朱标死后的第二年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 明确朱允炆皇位继承人(这违背了礼法 , 为后来朱棣找到借口) 。

汉关驼铃|品明皇之朱见炆,注定是个悲剧人物
本文插图

朱元璋知道朱允炆太年轻软弱 , 便在后来的几年内大兴胡唯康、蓝玉案 , 大肆屠杀功臣 , 扫清执政障碍 。 对于藩王权重的问题朱元璋也意识到了 , 特别是皇太孙朱允炆也曾问他:“虏不靖 , 诸王御之;诸王不靖 , 孰御之” 。 朱元璋便又规定:不许亲王同时朝觐 , 只能一个亲王来朝 , 平安回到封国后 , 派人以书信方式报给其他亲王 , 才能来朝;而且进京朝觐时 , 留京时间不过十天左右 , 即遣返封国 , 以防止藩王与朝臣的勾结 。 同时又规定:在他驾崩后藩王不得入朝吊唁 。 但他却也给予了藩王靖难的权力:“朝无正臣 , 内有奸逆 , 必举兵诛讨 , 以清君侧 。 ”“代”父即位 , 主少国凝 , 削藩势在必行 , 只是方式方法和时间问题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 活了七十一岁的朱元璋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 驾御归天 , 皇太孙朱允炆即位 , 改年号为建文 。 朱允炆实际上是“代”他父亲朱标当皇帝 , 把本来不是他的责任提前压到他身上 。 面临一个个权势极大的叔叔们 , 朱允炆感到很不自在 , 于是一登基便开始考虑削藩 。

汉关驼铃|品明皇之朱见炆,注定是个悲剧人物
本文插图

有人说“不削藩不就没事了吗?” , 不削藩肯定不行 , 从汉朝的“七国之乱”和晋朝的“八王之乱”就可以看出藩王的危害有多大 。 削藩是势在必行的 , 即使朱标当皇帝也会削藩 , 但釆用什么方式方法来“削”却是很大的学问 。
如果是朱标当皇帝 , 各位藩王不会那么大胆 , 最多干点违法的事 。 朱标当了二十五年太子 , 名份早已确定 , 在朝廷上下威望很大 , 同时又是长兄 , 能够震摄住诸王 。 而且朱标如果不死 , 朱元璋不会将功臣们杀的一干而净 , 朝廷还会有大批开国功臣在世 , 不会到无人可用的地步 。
因此朱标若削藩会容易得多 , 而且朱标政治经验丰富 , 性格又温顺 , 必然会象汉文帝那样以抚为 , 釆取渐进式削藩 , 不会釆用过激手段 。 甚至会把问题留给下一代 , 因为从“朱标曾替秦王朱樉的不法行为向朱元璋求过情”这件事来看 , 他是讲兄弟情的 , 顶多对违法的兄弟敲打敲打 , 削弱点护卫 , 减少点俸禄 , 或换换封地 。
可朱允炆不行 , 朱允炆既年轻又是小辈 , 没资历没威望 , 而且书生气又重 , 在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后 , 各地藩王便多有不服 , 只是朱樉、朱?在朱元璋死前就死了 , 否则最先跳起来的肯定是他们俩 。

汉关驼铃|品明皇之朱见炆,注定是个悲剧人物
本文插图

正如极力怂恿汉景帝削藩是他的老师晁错 , 朱允炆也一样 , 怂恿他削藩的也是他三位师傅黄子澄、齐泰、方孝孺 , 这三人都是当时的名儒 , 而且对“仁政”非常痴迷 , 《周礼》就是方孝孺所作 。 但他们都和晁错犯一个错误——过于理想化 , 认为只要“君王一声令下 , 四方都会来朝拜” , 认为皇帝削藩会很容易 。 只给朱允炆讲藩王的对国家的危害性 , 不讲削藩不当会引发极端危险 。
汉景帝削藩之所以最终能够成功 , 在于他首先腰斩了晁错 , 使叛军失去了“靖难”的目标 , 其次启用名将周亚夫 , 率军抵御有方 , 另外其弟刘武全力支持 , 在梁国顶住叛军的进攻 , 背后又有窦太后又是老辣政治家出谋划策 。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到汉武帝的 , 七国之君与汉景帝的世系已经比较远了 , 没有多少人同情支持七国的叛乱行为 , 而且七国之间没有拧成一股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