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山东“乡村振兴合伙人”试点一年,带来了啥?

【山东山东“乡村振兴合伙人”试点一年,带来了啥?】乡村振兴不能完全为情怀买单 , 必须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山里来了“合伙人”
山东山东“乡村振兴合伙人”试点一年,带来了啥?
文章图片
“五一”假期 , 泗水县圣水峪镇龙湾湖畔 , 东仲都村村东 , 阅湖尚儒研学游文创基地开门迎客 。
乡村振兴 , 人才是关键 。曾经为城里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合伙人” , 如今正在山东乡村渐渐流行 。
说起合伙人 , 我们通常会想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层人士 , 乡村怎么会有合伙人呢?2018年8月 , 山东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 ,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 就是面向海内外山东籍企业家、创业者及金融投资业者、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 , 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 , 共同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村新业态 。
济宁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市 , 在省人社厅指导下率先启动“乡村振兴合伙人”(下简称“合伙人”)招募工作 , 着力破解人才要素参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努力 , “合伙人”取得哪些成效?又带来了什么启示?
乡村情怀与发展机遇“碰撞”
——“人来了、心留下 , 事儿就好办了”
泗水县圣水峪镇龙湾湖畔 , 东仲都村村东 , 近看草木葱茏 , 莺鸣燕和 , 远望山峦起伏 , 湖面如镜 。熟悉的石头屋子、红砖瓦房分布有致 , 这些“传统空间”里 , 承载的是一个个现代的文旅项目业态:木工坊、陶艺坊、书房、农特小院、砭石小院、蚕桑小院、民宿、咖啡馆、“土灶台”餐厅……它们共同构成了“阅湖尚儒研学游文创基地” 。
“五一”正式开门迎客 , 让这个距离泗水县城12公里的小山村热闹非凡 。虽然因疫情实行限流 , 基地最终还是在5天假期里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 , 收入100余万元 。
“为了能如期开业 , 我们不断赶建设速度 , 基地变化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 。”项目投资人、济宁市“乡村振兴合伙人”田彬说 , 他已和其他三位合伙人前前后后在此项目上投资3000多万元 。从某种程度上说 , 开业是“一次考验和检验” 。
一身休闲打扮 , 举止言谈之间充满“艺术范儿” , 45岁的田彬其实是土生土长的泗水人 , 老家离东仲都村不足五公里 。从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 , 他在省内做过建筑工程、室内装修设计 , “生意越做越大 , 口袋鼓了 , 心却空了” 。
反复思量 , 他一心想回归家乡 , 在山村打造一方文化空间与场域搞文创 , 却遭到了家人朋友的强烈反对和“打击” 。有的说这是“不正干!”“折腾!”“胡闹!”还有的说他是“走火入魔” , 最好的朋友则苦口婆心劝说:“不是反对你‘跨界’ , 而是农村人才和资源太贫瘠 , 你做不成事儿!”
田彬知道大家都是出于好心 , 但他就是认准了这片青山绿水 。
再浓的乡愁、再深的情怀也需要“落点” 。转机是在2018年9月 , 济宁市在泗水县龙湾湖畔周边村庄开始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示范片区依山傍水 , 而且有三个“4.7”的优势:距离高速、高铁、尼山圣境项目均为4.7公里 , 可以往这里导流研学朝圣的游客 。圣水峪镇党委政府理清这些方向和优势 , 与满腔情怀的田彬谈合作 , 双方一拍即合:田彬在东仲都村空闲废弃的宅基地上进行项目投资;政府负责货币补偿或者安置流转宅基地的农户 , 以及配套建设 , 共同打造“阅湖尚儒研学游文创基地” 。田彬也被人社部门认定为“济宁市乡村振兴合伙人” , 获颁了证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