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培文杯创意写作大赛|谢冕小辑 | 张志忠:谢冕先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三 )


1955 年 , 先生遭遇到严重的危机 。 正当全军喜气洋洋地要实行授衔制时 , 先要清退一批被认为是不可靠的人员 , 先生已经从军6 年 , 经历过炮火硝烟生死考验 , 担任过连队文化教员和文艺宣传队员 , 从军事斗争到文化强军 , 先生从两个方面证明了自己的意志和才华 。 回到1955 年春天 , 先生卸甲无田园可归 , 要去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 曾经的文学梦再度复活 , 先生和同样遭遇被排除出行伍的中学同学张炯一道准备功课 , 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 , 再一次叩开命运的大门 , 在以科学与民主为标志的“五四”精神薪传者自许的最高学府中 , 开始了以诗歌研究为志业的人生 。
北大培文杯创意写作大赛|谢冕小辑 | 张志忠:谢冕先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本文插图
【北大培文杯创意写作大赛|谢冕小辑 | 张志忠:谢冕先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谢冕2016年3月在北京与弟子们春游
诗意地栖居 , 由此让我忽然有了新的感悟 。 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诸多文学门类中 , 诗歌是最讲求规则格律 , 因此具有相当的创作难度 , 被视为皇冠上的钻石 , 同时它又是最具有精神的自由度的 。 散文、小说、戏剧都是有明晰的叙述对象和情感指向的 , 相对而言阐释的空间有限 。 诗歌呢 , 因为惜字如金 , 规制简短 , 便于自由挥洒而成篇;汉语语词的丰富性多义性 , 为这种自由提供了表述的便利 。 有些诗人因为内心世界无法找到既有的表达方式别出心裁自创新辞 , 屈原“芳草美人”“岸芷汀兰”是也 。 有些诗人为了情感的缠绕纠结撕捋不清 , 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 , 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也 。 有些时候是因为形势所迫缺少自由表达的环境 , 北岛“在没有英雄的年代 , 我只想做一个人”是也 。 同时 , 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阐释上 , 没有比诗歌的释读与评价上分歧更为彰显更为自由的了 。 陶渊明在同时代人眼中显然算不上第一流诗人 , 杜甫诗歌地位的确立要待到宋代江西诗派的推崇 。 世界亦然 。 燕卜逊《朦胧的七种类型》 , 就是以诗歌为研究对象的(即便是莎士比亚 , 我们通常将其看作是戏剧 , 但其对白都是用诗体写成 , 何尝不可以看作是诗歌剧或者剧体诗) 。 我在研究先生的诗学时 , 把自由与创造作为关键词之一 , 就是看到先生的诗论中对于自由精神的推重 。 先生心目中“五四”新诗歌的旗帜上 , 写着自由与创造 。 他力挺被认为思想低迷晦暗的“朦胧诗” , 认为北岛等人跳出诗坛多年间形成的狭隘、单调、模式化的窠臼 , 为表现精神的丰富多彩打开了新的通道 。 自由、爱和创造 , 有内在的关联 , 相辅相成 。 因此 , 先生抨击极“左”思潮对诗意和审美的桎梏扼杀 , 也对当下精神萎靡“心灵枯乏”审美品格严重堕落的所谓个人化诗歌表示极端的不屑 。
自由有底线 , 它不是随地小便的自由 。 创造有根基 , 并非一味地凌虚高蹈 。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诗意是要接地气 , 有底气的 。 先生的人生界面非常开阔 , 不避雅俗 。 和先生一起吃饭 , 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 一是先生的胃口好 , 二是先生的谈兴高 , 三是先生对食物的点评非常到位 , 让我们接受了美食教育 。 先生的食谱很宽 , 福州的佛跳墙、法国的生火腿、沙县的拌面、北京的焦溜肥肠 , 都在先生的餐饮喜好之列 。 早些年就听先生说 , 他想写美食的文章 , 可惜没有时间 。 我也见过他在餐桌上记下一些菜谱 。 不曾想到 , 最近两三年 , 先生接连发表了《“三生有幸”记》《包子记精》《面条记丰》《饺子记盛》等篇什 , 令人惊诧 。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苏东坡 , 他就是诗词书画俱佳 , 还品茶创制了提梁壶 , 好吃做出了东坡肉 。 谈美食 , 是人间俗事 , 但在先生笔下 , 一是诗意荡漾 , 二是美文雅韵 。 《馅饼记俗》名为“俗” , 但人间俗事不但演变出“馅饼大赛”盛典 , 也生成这样的情致:“大赛不限人种、国界 , 多半是等到春暖花开时节举行‘大典’ 。 大赛是一件盛事 , 正所谓‘暮春者 , 春服既成’ , 女士们此日也都是盛装出席 , 她们几乎一人一件长款旗袍 , 玉树临风 , 婀娜多姿 , 竟是春光满眼 。 男士为了参赛 , 嗜酒者 , 也都敬畏规矩 , 不敢沾点滴 。 ”扬州的包子名扬天下 , 对它的介绍和描述多有过眼 , 但是先生笔下的《包子记精》 , 本来是要讲述大江南北各地包子的不同工艺 , 写到结末笔锋一转 , 在特定的情境下 , 吃一顿扬州包子 , 变成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不论如何 , 我依然心仪于半个世纪前平山堂的那顿‘野餐’ 。 清晨 , 薄雾 , 一舟破雾欸乃而至 , 山水顷间泛出耀眼的绿 。 我们以素朴的、民俗的、充满乡情的方式 , 等待、期许、接纳 , 相逢 。 这情景 , 如今已被那些豪华、时尚、奢侈所替代 。 当日的那份情趣 , 朴素的桌椅 , 简单的碗碟 , 冒着热气的笼屉 , 如今是永远地消失了 。 怅惘中 , 依稀记得的还是那梦一般的此景 , 此情 。 ”先生写到美食的主角盘中餐 , 更是摇曳多姿 , 《“三生有幸”记》写的是在法国旅行时吃到的生火腿、生蚝、生牛肉三种生食 , 先从巴黎街头当年雨果、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出出进进的咖啡馆和露天餐桌讲起 , 起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调门 。 接下来对生火腿的装盘浓墨重彩 , 一咏三叹:“这顿晚餐中最隆重的一道菜是我点的生火腿 。 这道菜没有豪华的装饰 , 诸如生菜、草莓、西红柿等 , 一概从略 , 甚至连传统的炸土豆条也不见 。 白色的大磁盘 , 两片薄薄的生火腿 , 折叠着平铺在磁盘的半边 , 火腿是鲜红的色泽 , 薄如蝉翼 , 透明 , 盘子的另一半 , 平铺着金黄色的芒果片 。 一道菜上桌 , 鲜红和金黄发出耀眼的亮光 , 白色的大磁盘 , 也发出亮光 , 构成了简单明晰的画图 。 一般的西餐 , 画面总是色泽艳丽 , 鲜红的西红柿 , 翠绿的生菜 , 紫色的包心菜 , 加上必不可少的金黄的土豆条 , 一菜上桌 , 花团锦簇 , 鲜丽夺目 。 而此刻的生火腿 , 却是刻意的简洁明快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