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在线|为什么至今只有美国往返过月球?下一个是否会出现在亚洲?


回答自:获奖科幻小说作者——斯图尔特·哈德威克

天文在线|为什么至今只有美国往返过月球?下一个是否会出现在亚洲?
本文插图

图源:Creative Commons
实现阿波罗计划任务需36层高的火箭 。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 。
我的办公室在34楼 , 如果要去月球 , 加上发射逃逸塔的高度 , 则需要比我办公室所在还要高两层的火箭 。 按照2016年美金汇率 , 建造一艘土星五号运载火箭需要7.11亿美元 , 这还是没有加上发射火箭所需的金额 。 我们来对比一下 , 以2016年的美金汇率 , 建造如今已经使用了86年的102层帝国大厦 , 需要6.37亿美元 。 但是 , 将经历火柱推动发射 , 减速 , 最终变为灰尘、碎片以及一些珍贵的纪念品的土星运载火箭 , 并不是造来保存和使用86年的 。

天文在线|为什么至今只有美国往返过月球?下一个是否会出现在亚洲?
本文插图

图解:最后一枚土星五号 , AS-512 , 于发射阿波罗17号前夕拍摄 。图源:wikipedia
大家都说太空旅行花销大 , 因为太空旅行就像是在旅行的最后抛弃一架大型喷气式飞机(波音747) 。 不 , 甚至是等同于丢弃一栋帝国大厦 , 或者是一架大型喷气式飞机冲着地面停放的另外两架波音747坠毁 。
因为花销太大 。
苏联曾经放弃了他们的载人登月计划 , 尽管苏联当时的火箭跟美国的一样大 , 但是由于火箭技术的不足 , 最后导致火箭及其发射台的炸毁 。 他们还曾计划独自将一位宇航员送到太空 , 但是以当时的科学技术 , NASA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且不可取的任务 。
因为高昂的花销以及危险性 , 当时没有人能往返过月球 。 往返月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胆、最具有挑战性、最具有人性的成就 , 但是超越它 , 开发下一领域的经济 , 我们必须改变经济 。
自阿波罗号后的几十年里 ,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 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 因为除了电脑 , 大多数用于阿波罗上的技术到今天都是最先进的 。 为了探索太空 , 我们需要一艘不需要携带所有氧化剂且使用后仍能继续使用的飞船 。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科学技术现在如此重要的原因 。
但是我们仍需要更经济、简便的飞船去更替“用后即毁”式的老式飞船 。 在太空任何事都不是易如反掌的 , 但是我们终究会到达那一领域 。
科幻小说作家斯图尔特· 哈德威克 , 曾获哈伯德未来作家奖 , 两次入围拜恩纪念奖最终评选 。 这是一位以穿斗篷为标志的来自南达科他州的南方人 。
为什么除了美国还没有其他国家往返过月球?为什么苏联放弃了登月计划?中国或者印度会开启太空探索计划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只有美国和苏联两股势力争夺到了纳粹的精英科学家 。 美国特别注意了沃纳·冯·布劳恩这样的人才 。 沃纳·冯·布劳恩是从属于希特勒的优秀火箭学家 , 他作为总设计师研制的V2火箭 , 后来用于太空计划【回形针计划以及伊普西龙行动】 。

天文在线|为什么至今只有美国往返过月球?下一个是否会出现在亚洲?
本文插图

图解:佩内明德在博物馆复制的V-2火箭图源:wikipedia
就在这之前 , 1940年 , 美国获得了来自英国的巨额财富 , 英国向美国共享了他们大部分的科学和技术【蒂泽德任务是如何为MIT的研究和“改变世界”的公文包铺平道路的】 , 促使了美国成为科技强国 。 这是当时英国对抗纳粹下的最后赌注 , 也就是帮助美国实现因极度缺乏资源搁浅的英国技术 。
蒂泽德任务的75周年纪念日 , 虽然在历史书上不受重视 , 但是它的影响今天仍然可见 。 蒂泽德任务为NASA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等机构的技术共享建立了基础 , 也为将来喷气式发动机和飞行器导航系统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