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马斯克的载人火箭都成功上天了,中国的民营火箭发展到哪一步了?( 二 )


2014年元旦刚过 , 当时还是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大四学生的胡振宇 , 在深圳前海注册了中国第一家民营航天公司——翎客航天 。 之所以选择在前海 , 是因为在那里注册不需要办公地址 。 翎客航天在创建之初 , 团队中只有严丞翊一人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他是清华大学火箭队创始人与航天博士生、美国密歇根大学航天科技硕士 。
一段时间内 , 江苏高邮某处一个普通的农家院子是翎客航天的办公室、车间和宿舍 , 胡振宇在这里既是创始人 , 也是司机和机械师 。 就在这里 , 胡振宇和团队进行了变推力火箭发动机的地面点火测试 。 由于过程中发生泄漏意外 , 最终仅持续点火10秒钟 。
之后试验仍在不断进行 , 从开始仅持续几秒钟到最后接近100秒 。 2014年的夏天胡振宇和他的团队完成了40多次各种工况的液体发动机点火试验 。 之后该产品交付给了一家国家级航天研究所 , 这是翎客航天拿到的第一个商业订单 。 此后不久 ,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楚龙飞博士 , 在航天院所工作三年后选择加入翎客航天 , 出任CTO 。
2015年3月 , 翎客航天在内蒙古发射了翎客一号、二号 。 通过仿真模拟计算射高 , 两枚火箭分别到12千米和68千米 。 虽然射高与57年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制造的探空火箭相比还有差距 , 但蜂拥而至的媒体 , 大量的曝光 , 给胡振宇和翎客航天冠上了“中国马斯克”、“中国‘SpaceX’”的头衔 。
一时间 , 胡振宇成为舆论的宠儿 , 从火箭爱好者带领博士造火箭 , 到成为一家估值上亿元公司的创始人 , 再被视为中国航天传统体制的挑战者 , 甚至入选了当年福布斯的亚洲地区30位30岁以下商业领袖榜单 。
就像硬币的正反面 , 在获得外界更多关注的同时 , 胡振宇和翎客航天也被打上了诸多问号 , “非科班出生”、“伪高科技”、“民间科学家”等质疑从未间断 。 在坚持辩解无望后 , 胡振宇选择沉寂一段时间 。
在胡振宇选择沉寂的同时 , 中国正逐步打开封闭的航空航天领域 。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空间法研讨会上 , 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表示航天法的出台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明确写道 , 进一步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 , 建立航天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 , 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 , 大力发展商业航天 。
星际荣耀负责人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得益于政策的推动 , 使得体制内的人有了走出体制动力 。 现在很多民营火箭公司的人才都来自于航天系统 。
中国民营火箭领域迎来更多有实力的参与者 , 也逐渐因为研发实力和融资能力而形成较为明显的两个梯队 。
星际荣耀、零壹空间和蓝箭航天逐渐从众多挑战者中脱颖而出 , 成为中国民营火箭比赛的第一梯队 。 星际荣耀和蓝箭航天融资规模均超5亿元 , 零壹空间融资规模也达到了5亿元 。
蓝箭航天CEO张昌武虽然是金融人士 , 但是其CTO吴树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 曾在欧洲航天局工作近15年 , 任宇航系统高级工程师 。
星际荣耀也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研发中心的专家加入 , 该院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单位 。 而零壹空间也有高层曾供职于航天一院 。
得益于高端人才的加入 , 和由此产生的体制内外人才的流动 , 第一梯队的民营航天公司在研发实力上得到很大的增强 。 三者的动力及火箭总体研发设计团队都已超过百人 。
零壹空间在成功发射自主研发的探空火箭“重庆两江之星”之前 , 还研发了高度集成化的一体化综合控制机和液体姿控发动机 。
星际荣耀已经发射飞行高度100千米的亚轨道火箭“双曲线一号S”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