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驷读历史|在蒲国,孔子为什么违约?


“诚” , 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 , 立身处世 , 当以诚信为本 。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 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 。 在蒲国违约 , 孔子的不“诚信”并没有受到指责 , 反而是灵活处理问题的典型案例 , 受到人们的追捧 。 其实是出尔反尔的结果 , 这是为什么呢!
【蔡驷读历史|在蒲国,孔子为什么违约?】
蔡驷读历史|在蒲国,孔子为什么违约?
本文插图

“诚信”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 , 致其诚信 , 与其忠敬 。 ”“诚” , 顾名思义 , 就是真实 , 诚恳 。 “信” ,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 , 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 。 ”“诚信” , 就是以真诚之心 , 行信义之事 。 我们现在所说的诚信 , 就是诚实无欺 , 信守诺言 , 言行相符 , 表里如一 。 诚信是儒家的命根子 。 大圣人孔子在蒲国是这刻定下盟约 , 墨迹未干 , 那刻出了城便违背盟约 , 我行我素 , 按既定方针办 。 因为是被迫订下的盟约 , 没有必要遵守 。

蔡驷读历史|在蒲国,孔子为什么违约?
本文插图

春秋末年 , 孔子带了许多学生 , 到处讲学 。 有一天 , 他们要穿过蒲国 , 到卫国去 。 这时 , 正好碰上卫国大夫公叔氏占据了蒲国 。 蒲人就将孔子一行扣留了下来 。 经过一番交涉和谈判 , 蒲人对孔子提出要求说:“你答应不去卫国 , 我们才能放你出去 。 ”孔子见蒲人态度强硬 , 无可奈何 , 便一口答应 , 与蒲人订了不去卫国的盟约 。 但当孔子出了城门 , 就直接往卫国的方向而去 。 孔子的弟子子贡问:“订盟约能违背吗?”孔子答道:“被迫订的盟约 , 连神也不会听的啊!”孔子接着又说 , “最守信用的人 , 是不受被迫签约的约束的 。 要不然 , 那就太蠢了 。 ”

蔡驷读历史|在蒲国,孔子为什么违约?
本文插图

孔子灵活处理蒲国危机 , 并没有违背儒家思想的精髓诚信 , 任何不平等的盟约 , 是没有必要遵守的 。 诚信建立在平等公平的基础上 , 一诺千金才有意义 , 值得用一生去实践 。 诚信的最高境界是在没有任何附加的条件下 , 也无任何人的监督情况下做到的诚信 , 这也是古人推崇备至“慎独” 。 朱熹也认为 , “君子慎其独 , 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 , 虽至微至隐 , 人所不知之地 , 亦常慎之” 。 社会缺失诚信 , 道德将崩溃 。 人缺失诚信 , 潇洒三五天不成问题 , 但最终将会用一生来忏悔 。 (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告知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