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书房|评委:有巧思、匠心和诗意,省级一等奖作文《且停亭里且停停》

《且停亭里且停停》是江苏省第十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一等奖作品 。
老蒋书房|评委:有巧思、匠心和诗意,省级一等奖作文《且停亭里且停停》
文章图片
且停亭里且停停
徐州市第一中学刘紫妍
晦明交替了千百年 , 唯有月依旧 , 影横斜 。 那日 , 月清如水 , 我站在树下 , 感慨万千:总有这样一处地方 , 望得见月 , 倚得了树 。
我就在月下在树边静静地看四周看天地 , 忽见有檐角流光 , 雕纹尘封——一座亭守着盘龙卧凤的祝祷 , 坐落枫江夜畔 。 那是多少代前生活存在过的见证 , 而今又熟悉得如同故交;亭身犹在 , 它在慢慢翻过的浩繁如海的卷帙里彳亍 , 而我们熟视无睹 。
当夜晚成为白昼的影子 , 我记得的许多事 , 都在被时间遗忘 。 月是一寸一寸亮起的 , 正如苍木一季一季地抽枝出芽 , 日日而郁郁 。 天上水溶月 , 树下隐闲亭 , 亭一日一日迎接过行色匆匆但求一时缓缓的游人 。 万籁无声 , 万象有声 , 世事皆慢的一刻里 , 最宜一览亭子沉默的过往 , 与往昔的静默 。
老蒋书房|评委:有巧思、匠心和诗意,省级一等奖作文《且停亭里且停停》
文章图片
入亭 , 宜慢 。
它应当是这样唤起潜藏了数百年的回忆——“听得道一声去也”“遥望见十里长亭——”又是游子 , 又在别离 , 离情别绪更要一番消磨 。 宴罢当去时 , 暮影横斜 , 亭不止一次地陪伴着天南海北的送别 。 箫声再叹 , 亭里饯行 , 纵无言语 , 心意早已明了 。 你且听那莺莺的唱曲儿婉转绵长:“夕阳古道无人语 , 禾黍秋风听马嘶 。 ”书生挽衫直立 , 合袖作别 , 欲语几番却还休 。 回身又闻“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 ”只见烟雨潇潇时 , 亭静默地容下柳永一曲《雨霖铃》 。 不知是多少时过去了 , 张珙牵马将行 , 夕阳下再回首一回 , 她仍在亭那里 。 天涯再远 , 亭依旧在;必有离别 , 而幸的是也总有人在等待 , 声悲切:
“此别 , 珍重 。 ”
老蒋书房|评委:有巧思、匠心和诗意,省级一等奖作文《且停亭里且停停》
文章图片
饯行将别与倚月顾盼的情味 , 慢慢地收进了亭的一寸天地里 。 元曲也好 , 宋词也罢 , 总在送别 , 也曾等待 。 魏晋南北朝时驿承亭制而兴 , 十里长亭 , 五里短亭 , 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升腾着水汽 , 慢慢沉降了光阴 。
亭里一别 , 游子前行 , 自此羁旅 , 注定孤独 。 然而一人游亭 , 胜观万家灯火 , 尤在清风明月夜 , 树外清溪缓缓酌 。
我们总要记得亭筑于来往要道旁 , 多是为旅途停歇之用 。 前有离别遥遥 , 后则行路迢迢 , 旅者驻步在亭 , 整顿行装 , 便是寻到了一片自我空间 。 试想夜凉如水 , 他独自凭栏——这是一个人的寂寥月 , 一个人的寂寞亭 。 何谓包容?或许就是你走进一方亭台里 , 可以怀古 , 可以伤今;这亭子哪怕窄小 , 也容得下“感极而悲者也”的绵长感怀 , 也听得见“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由衷祝冀;它不仅是阳春白雪 , 伯牙鼓琴的高尚载体 , 亦可作月下独酌 , 弹琴长啸的个己寄托 。 不止送别 , 远非歇息 , 过亭者千万 , 其所容者莫不大异 , 然而无论喜忧 , 终是殊途同归 , 皆是己志 , 皆是己怀 。 或借濠濮之上 , 入想观鱼;倘只沧浪之中 , 非歌濯足 , 与自我灵魂对话的安逸时刻 , 无一例外是慢步入亭而慢品心绪 。 千般往返 , 万般踌躇 , 皆在山川亭里的静默中渐渐消融 。
老蒋书房|评委:有巧思、匠心和诗意,省级一等奖作文《且停亭里且停停》
文章图片
亭走过昼夜 , 代代慢经春秋 , 便通了咫尺的方圆与古今 。 泓水兰亭曾有曲水流觞 , 天朗气清 , 一亭俊逸才子把盏谈笑 , 笑谈昔今;因此亭中游子感怀己志时也并不孤独 , 毕竟亭台虽小 , 也曾以同样静默沉缓的方式包揽各方意志 。 你可以想起放鹤亭 , 醉翁亭 , 陶然亭……读罢了王羲之一纸序 , 看见兰亭前石碑上藏骨而不族的“鹅池”笔锋 , 方知天地浩渺 , 千古同心 。 亭之慢者怡情 , 其幽深处 , 情有共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