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彧轩|听熊培云讲《吕氏春秋》,领悟诸子百家的自由思想
我常常说 , 历史即人性 。 而人性不分古今中外 ,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 , 其实 , 在人性方面并没有明显提升 , 真正有所改变的是意识与观念 , 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为习惯 。
而在诸多观念中 , 最重要的一条是独立与自由 。 这可能也是在近现代历史上 , 东西方文化(文明)的极大差异所在 。
那么 , 中国从古至今有没有自由的传统呢?好像印象中全是奴性和黑暗 。 其实 , 这是从元、明、清以来所造成的历史错觉 。
往近处说 , 有王国维和陈寅恪 , 他们对“自由之思想 , 独立之精神”的推崇 , 就可以说是中国的自由传统 。 此外还有胡适 。 传统首先是一种客观存在 , 不能因为它被淹没了 , 就否定其存在 。
回溯古代 , 中国也有自由传统 。 先秦时期 , 更是群星闪耀 , 否则 , 胡适何来信心“整理国故 , 再造文明”?如果大家对先秦诸子涉猎不多 , 不妨从《吕氏春秋》开始读 。 很遗憾历史没有留下编者的名字 , 而只有“吕不韦门客”这个集体称谓 。
这是一部杂家经典 , 里面收集了各门各派的学说 , 绝对算得上是春秋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 。 透过其中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 , 甚至可以说 , 《吕氏春秋》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现代性 , 有着并不亚于甚至超越当下这个时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比如 , 对财产权和人身权的重视 , 对生命和自然秩序的敬畏 , 对地方自治的肯定 , 对言论自由和精神独立的颂扬 , 对种族平等、人权高于主权的推崇 , 甚至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 都可以在《吕氏春秋》里找到 。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本先秦著作中的一些经典篇目 。
本文插图
01
凡人之性 , 爪牙不足以自守卫 , 肌肤不足以扞寒暑 , 筋骨不足以从利辟害 , 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 。 然且犹裁万物 , 制禽兽 , 服狡虫 , 寒暑燥湿弗能害 , 不唯先有其备 , 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 , 相与利之也 。
其民麋鹿禽兽 , 少者使长 , 长者畏壮 , 有力者贤 , 暴傲者尊 , 日夜相残 , 无时休息 , 以尽其类 。 圣人深见此患也 , 故为天下长虑 , 莫如置天子也;为一国长虑 , 莫如置君也 。 置君非以阿君也 , 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 , 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 。
——《吕氏春秋·恃君览》
第一段的意思是 , 凡人所具有的本能 , 爪牙不足以保卫自己 , 肌肤不足以抵御寒暑 , 筋骨不足以趋利避害 , 勇敢不足以击退和禁止强悍之物 。 然而 , 人还是能主宰万物 , 控制禽兽 , 降服凶害之毒虫 , 寒暑燥湿不能为害 , 这不仅仅是人们先有准备 , 还因人们群居在一起 。 群众聚集在一起 , 对彼此都有利 。
这段话和克鲁泡特金在1902年出版的《互助论:进化的一种因素》观点相近 , 克鲁泡特金认为自然界的法则并非只有达尔文主义中的优胜劣汰和适者生存 , 还有合作、互助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物种得以保存下来并不断进化的主要因素 。
第二段讲的是国家的起源 。 正是因为人们聚集在一起 , 会产生恃强凌弱的种种矛盾 , 故而需要秩序 。 如果没有君主的部族或者国家 , 他们的人民有如禽兽 , 年轻的役使年老的 , 年老的畏惧强壮的 , 有力的人被认为是贤德之人 , 残暴的人受到尊敬 , 日夜相互残杀 , 没有停息之时 , 以此来灭绝自己的同类 。
古人深深懂得这样带来的祸患 , 所以替天下(国际)做长远的考虑 , 即 , 没有比设置天子更好的了;替一个封国(国家)做长远的考虑 , 没有比设置君主更好的了 。 但是 , 设置天子不是让天子谋私利 , 设置君主不是让君主谋私利 , 设置官员也不是让官员谋私利的 。
这也就是最原始的“封建” 。 我们现在经常讲的“封建制度” , 其实是指秦汉以后渐渐建立完善起来的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 。 这一点 , 是有很大区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