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网络』出生即巨头,马云落子七年后,菜鸟成为行业“灭霸”了吗?( 二 )


为了解除疑虑 , 时任菜鸟COO的童文红向“通达系”表示 , 菜鸟网络保证只提供产品工具 , 单号还是由快递公司发 。 最终 , 菜鸟网络的电子面单系统获得推行 , 包裹实现数字化 , 原本相互隔离的数据得以打通 , 行业效率提高 。
不过 , 菜鸟网络的意图远不止在“天上”实现快递的数字化 。
2015年5月 , 菜鸟网络提出快递、仓配、跨境、农村和驿站五大战略 , 这意味着菜鸟网络从利用数据能力协同快递公司 , 升级为深入到物流各链路和区域市场中;到了2019年 , 菜鸟网络公布了“一横两纵”战略 , “一横”指的是用数字化穿透行业全链条;“两纵”分别是匹配新零售端到端的供应链能力、打造全球化的供应链能力 。
可以看到 , 菜鸟网络的布局不断扩大 , 从快递扩张到了物流全链路 , 从国内拓展至全球 , 而这很可能是菜鸟网络诞生之初就有的思路 。
自从2013年问世后 , 菜鸟网络在全国大量圈地 , 质疑声随之而来 , 外界指责阿里巴巴是借物流之名 , 行拿地升值之实 , 彼时还有官员批评菜鸟网络“走歪路” , 阿里巴巴方面的回应是 , 菜鸟无法解决把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在云端的难题 , 仓储体系是支撑智能骨干网的“下半身” , “实在缺不了 。 ”
如今回头看 , 菜鸟网络确实不是想做地产生意 , 质疑声的出现更像是外界没有意识到到菜鸟网络的宏大意图 , 只将其视为快递公司的数据服务商 。
截至今年4月 , 菜鸟网络的仓储资源覆盖全国72个城市 , 总面积达619万平方米 , 仅次于京东和苏宁 。 如今 , 菜鸟网络的仓储体系加上其在即时配、落地配领域的布局 , 共同为生鲜、快消、电器等行业商家提供仓配解决方案 。
相较菜鸟网络的“技术中台”形象 , 即时配和落地配业务更像是菜鸟网络的“小前台” , 为后者提供更高的灵活性 , 代表品牌是蜂鸟配送和丹鸟 , 两者都与阿里巴巴和菜鸟网络的投资并购动作有关 。
蜂鸟配送是由饿了么的外卖运力转化而来 , 后者在2018年被阿里巴巴收购;丹鸟则由菜鸟网络此前成立的“新零售配送联盟”孵化而来 , 蜂鸟配送和丹鸟在时效和配送能力上占优 , 共同为末端物流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 。
以丹鸟为例 , 除了能帮生鲜商家提供准时配送 , 去年“双十一” , 丹鸟站点还被当作预售商品的前置仓使用 , 与快递公司形成协同效应 , 大幅缩短了派件距离 。
不难看出 , 菜鸟网络作为平台的同时 , 也在亲自下场补齐短板 , 意图进一步提高物流体验 。
从前端分拣运输 , 到末端配送 , 从城市到农村再到全球布局 , 菜鸟网络早已不只是协同快递公司的数据中心 , 而是延伸到了物流全链路和毛细血管的庞然大物 , 不再是简单的服务者标签能够概括 。
对于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来说 , 如何与无处不在的菜鸟网络相处 , 是所有人都不得不处理的问题 。
意在物流 , 也在电商关于菜鸟网络“霸权”的质疑 , 自其问世就相伴而生 , 并在菜鸟网络壮大的过程中愈演愈烈 。 尽管菜鸟网络表示自己不会做物流 , 并不断强调平台要做的是和企业共存 , 没有一统江湖的意思 , 但外界始终不太信服 。
对于站队菜鸟网络的“通达系”来说 , 菜鸟网络已经成为其开展业务的必选项 。 早年间 , “通达系”就因为包裹大部分来自淘系电商平台而形成了对阿里巴巴的依赖 。 如今 , “通达系”的业务环节更是处处都要牵扯到菜鸟网络:

  • “通达系”的仓储和运输需要用到菜鸟网络的仓配体系;
  • 末端配送离不开菜鸟驿站 , 否则难以提高派件数;
  • 从商家端揽件依赖淘宝天猫 , 用户端的订单也要来自菜鸟裹裹 。
菜鸟网络对“通达系”快递公司的赋能毋庸置疑 , 但“通达系”的业务也因此和菜鸟网络深度绑定 , 从而越来越离不开后者 。 相对应的 , 菜鸟网络在关系中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和灵活的利润空间 , 这种不对等很难不遭到外界质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