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风俗与习惯:服饰、发饰、语言,漫谈金代汉人本土文化转变的原因( 二 )


具体来说 , 在服饰上 , 这些汉族百姓基本上都采纳了女真族的服饰风格 , 也就是短衣、左衽 , 男性的衣服比较窄小 , 而女性的衣服则比较宽大 。 这种服饰风格本来是为了适应女真民族骑马打仗的需要的 , 但这种风格同样适合于广大汉族百姓所进行的农耕活动 , 因此受到了欢迎 。 南宋的使者范成大在出使金朝 , 回到北宋的都城东京时便发现当地百姓的服饰风格基本上都变为胡人风格 , 东京作为北宋的首都 , 本来应是受到北宋文化和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区 , 然而 , 即便是北宋故都东京的百姓 , 也放弃了原有的服饰风格 , 所谓:"东京……民亦久习胡服 , 态度嗜好与之俱化 , ……最甚者衣装之类 , 其制尽为胡矣 。 自过淮以北皆然 , 而京师尤甚 。 惟妇女之服不甚改 , 而戴冠者绝少 , 多绾髻 , 贵人家即用珠珑璁冒之 , 谓之方髻" 。
除了服饰之外 , 这些汉族百姓的发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 由汉族传统的长发发式变为了女真族常用的髨发 。 所谓的髨发 , 就是将头顶部分或全部的头发剃光 , 只在两鬓或者前额留一下头发作为装饰 。 这种发型在宋朝百姓看来是十分奇怪的 , 然而在后来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 所谓"男子髡顶 , 月辄三、四髡 , 不然亦闷痒 。 余发作锥髻于顶上 , 包以罗巾 , 号曰蹋鸱" 。 这种情况也令南宋的使者感到十分吃惊与失望 。

汉人|风俗与习惯:服饰、发饰、语言,漫谈金代汉人本土文化转变的原因
本文插图

漫画版女真人的发饰
这些汉族百姓的礼仪习惯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 传统的儒家思想讲求的是尊卑有序 , 这种尊卑有序体现在语言上、礼仪上、服饰上等等 , 但金朝的统治者女真族并没有那么看重这个 , 不论是语言、礼仪 , 还是服饰都是相对比较平等的 。 这种风格也影响到了生活在金朝统治下的汉族百姓 , 他们的语言风格和礼仪也逐渐向所谓的胡礼转变 , 而不再用原来的宋礼 , 南宋的使者就记载过这样一段见闻:"道遇细车自北来 。 先牌云:蔡州都巡检使宅眷 , 与接伴使有连 , 各下车相见 。 一妪一妇与正使皆胡跪拱手摇肘为礼 , 然后立谈良久而去" 。 由此可见 , 即便是汉族百姓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胡礼了 。
而这些汉族百姓最为根本的转变 , 实际上是认同的转变 , 一个人的心理认同一旦形成 , 便很难再更改 。 南宋的一位使臣洪皓出使金朝时 , 便发现当地的汉人百姓除了老人之外 , 年轻人都已经对宋朝没有什么认同 , 有的年轻人甚至已经不知有宋 , 而这时仅仅离北宋灭亡二十年 , 新一代人便已经几乎忘却了北宋的存在 , 所谓"是皆生长兵间 , 已二十余矣 , 不知有宋 。 我辈老且死 , 恐无以系思赵之心" 。 不仅普通百姓如此 , 金朝的汉人将领也是如此 , 当其所驻守的城池被南宋军队攻破后 , 其不惜自杀殉职 , 以此来表示对金朝的忠心 。 由此便可看出 , 这些汉人确实是对金朝忠心耿耿的 。

汉人|风俗与习惯:服饰、发饰、语言,漫谈金代汉人本土文化转变的原因
本文插图

外出狩猎的女真人金代汉人风俗转变的原因
这些汉族百姓的风俗与习惯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 甚至连对于王朝的认同都改变 , 除了金朝所实行的政策外 , 还有文化融合的力量在起作用 。
不可否认的是 , 金朝所实行的政策确实是强硬且严格的 。 例如 , 金朝在攻下北宋的大片土地之后 , 便严令这些地区的汉族百姓必须要改变发式 , 以此来表示对新王朝的忠心和对旧王朝的告别 , 所谓"今随处既归本朝 , 宜同风俗 , 亦仰削去头发 , 短巾、左衽 。 敢有违反 , 即是犹怀旧国 , 当正典刑 , 不得错失" 。 在这种高压的氛围下 , 汉族百姓为了保命自然是不得不遵从金朝统治者的命令 , 一律更改服饰、发式 。
除了这些高压政策之外 , 金朝统治者也采用了一些相对怀柔的政策 , 以此来加强汉族百姓对于金朝的认同 。 例如 , 在金朝刚刚占领北宋的北方江山时 , 为了防备所谓的"南人" , 金朝在科举之中实行了一种"南北选"的政策 。 简而言之 , 这种政策就是在原有的北方汉人与南方汉人之间实行区别对待 , 原来生活在辽朝的北方汉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题目更加简单 , 录取率也更加高 , 相反 , 原来生活在北宋的南方汉人的题目更难 , 录取率则极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