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钊猷院士:太极拳对防病延寿有用,值得国家推广( 三 )
汤钊猷院士在查房/受访者供图5 , 中国抗疫效果胜欧美 , 中西医结合功不可没《科学大师》:注意到您在本次新冠肺炎期间 , 也多次呼吁要重视中西医结合抗疫 , 这种中国模式为什么值得肯定?汤钊猷:作为医生 , 疫情之初 , 我关心的是治疗效果 。 1月30日便通过中国工程院提交了《关于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点想法》 , 我以为“因为西医目前没有特效办法 , 中医治疗可能优于西医治疗” , 但“由于西医中学习过中医的为数不多 , ‘中西医结合’常变成‘中西医并用’ , 后者有时不仅不会提高疗效 , 甚至会降低疗效 。 ”为此建议“各地可根据医生的优势 , 分别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有既懂西医又懂中医的医生)、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三种模式 , 三种模式都可各自发挥到极致” 。 因为如果不这样 , 最后就很难对中医和西医作出评价 。2月5日 , 应《人民日报》之邀 , 我写了《发挥好中西医结合优势》 。 我以为“中国必胜 , 因为还有中华哲理的背景 。 ”直到5月 , 中国模式的初步效果 , 从确诊数、死亡数和死亡率来看 , 远胜于欧美 。 其中哲学思维的作用体现在:1 , 我们既重视西医 , 也重视中医 。 因为“西医强于病毒的鉴定、相关药物和疫苗的研制、危重患者生命支持等 。 而中医在调控机体以应对瘟疫也有千百年的经验 , 二者各有长短 。 ”中西医结合是我们不同于欧美的亮点 。 抗疫效果远胜于欧美 , 中西医两个积极性的发挥功不可没 。 2 , 我们既重视“高精尖新”(如病毒鉴定、检测试剂、疫苗研制) , 也重视“多快好省”(检测 , 追踪、戴口罩、隔离、封城、全民参与、中医介入等) , 这也大别于欧美 。 3 , 我们既重视“病毒”研究 , 也关注“机体” , 因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实际上中医治疗也兼顾了“扶正” , 甚至包括太极拳等中国传统健身之术 。三个月 , 中西医并举、高精尖新与多快好省并举 , 基本控制了疫情;而最大的超级大国 , 对高精尖新不够重视(监测滯后) , 轻视多快好省 , 付出了确诊病人数和死亡数比中国多十几倍的代价(如果按人口计算 , 还要乘上4) 。 中国抗疫胜于欧美 , 验证了《孙子兵法》所总结的“知己知彼 ,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 , 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 每战必殆” 。 换言之 , 重视对立双方 , 乃取胜之道;重视对立一方 , 胜算折半;无视双方 , 绝无胜算 。
2006年获上海市科学功臣荣誉 , 与樊嘉(右 , 现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左 , 现中国科学院院士)合影/受访者供图6 , 医学领域的民族虚无主义不可取《科学大师》:您提到我们医学领域也存在民族虚无主义 , 怎么讲?汤钊猷:民族虚无主义思维在医学领域有影响 , 原因有三:一是对当前井喷式科技(包括医学)发展缺少一分为二的认识 , 导致对中华文明的不自信;二是对传统医学欠学习;其三 , 归根到底是对中华哲学的不了解 。无可置疑 , 近百年科技呈井喷式发展 , 医学也因分子生物学而进入“精准医学”时代 , 相比之下传统医学似没有如此辉煌的业绩 。 但冷静思考一下 , 科技井喷是一把双刃剑 , 也需一分为二来看:工业化带来气候危机 , 历次疫情难辞其咎;核聚变突破引来人类末日风险;塑料导致生态灾难;精准医学使医学向修理机器进一步深入 , 人性化式微;如基因编辑失控 , 将导致人类遗传毁灭等等 。 然而如果不紧紧跟上 , 科研费申请不到 , 晋升也无望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还有用吗?20世纪50-60年代在领袖的倡导下 , 一批西医深入学习中医 , 我老伴便是其一 。 半个世纪看到她治好一些西医治不好的病 。 作为外科医生的我 , 家人生了需外科治疗的病 , 却用中西医结合办法免去手术 。 加上也粗略读过《黄帝内经》 , 确感领袖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没有错 。诚然 , 对中医也要一分为二 , 我们不能怪报刊上对中医的批评 , 因为多数批评者都没有学过中医 , 缺乏了解 , 缺乏一分为二的分析 。 我以为 , 作为中国的医生 , 对祖先的医学遗产一无所知 , 也说不过去 , 还是应该有最基本的学习 。民族虚无主义追根索源 , 是对中华哲学认识的贫乏 。 过去以为中华文明比世界其他古文明要晚 , 看了良渚考古 , 中华文明五千年一点不假 , 最近河南也发现5300年的“河洛古国”遗址 。 无论从中华文明从未中断 , 还是中国崛起 , 都隐隐看到中华哲学的身影 。 所以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 , 必须对博大精深的中华哲学有所了解 。 不然用西方的语境来看中医 , 难以认同;同样以中国哲学思维语境看西医 , 同样感到不全面 。 这也是我呼吁要取长补短 , 才能创建中国的新医学 。7 , 学一点中华哲学 , 在医学上就能少走弯路《科学大师》:孙子兵法、老子一类传统文化著作 , 包括论持久战之类思想 , 您也非常提倡应用到医学中 , 写了诸如《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战 , 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西学中 , 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等一批作品 , 这跟医学表面看起来并不相干 , 怎么也能结合?汤钊猷:我从医65年 , 前面大半辈子关注医学硬件(医学理论与技能) , 到了耄耋之年 , 深感软件必不可少 。 就像电脑 , 硬件与软件相辅相成 , 缺一不可;下象棋兵力(硬件)相当 , 而取胜靠棋艺(软件) 。 中国崛起 , 离不开中华文明 , 而文明的核心是中华哲学 。 《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孙子兵法》、《矛盾论》和《实践论》都是中华哲学的代表作 。 无论表达为“易”、“道”、“阴阳”或“矛盾” , 都是中华哲学的根基 。中华哲学我粗浅认识就是“不变、恒变、互变”六个字 。 认为:存在着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 , 即“道”;“道”是永不停息的变 , 即“恒变”;变总是对立双方的“互变” 。 “阴阳守中” , 恢复和谐、协调或复衡 , 既是自然法则 , 又是处理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大法 。 换言之 , 要顺应自然 , 要全面看问题 , 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 要动态看问题 , 和谐相处、协调应对、恢复失衡是处理自然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则 , 而反复实践才能检验其正确与否 。哲学看似深奥 , 而《系辞》说“百姓日用而不知” 。 不是吗 , 三国演义开篇便是“天下大势 , 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 , 这就是“分”与“合”的互变 。 医学取得成效者多符合哲理 , 而失败或最终淘汰者常有逆于哲理 。 如果学一点中华哲学 , 在医学上就可能少走弯路 , 进而有助创中国新医学 。 所以我写书 , 是希望结合医学发展 , 对中华哲学有深一点的领悟 。哲学是人类对事物本质探究的最高手段 , 它指导科技发展 , 当然也指导医学 。 例如 , 2020年新冠疫情已让人们反思 , 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 因为自然法则是“不变”的 ,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过度干预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 这对整个医学的处治 , 同样有启发意义 。又如“生老病死”是“不变”的自然法则 , 《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 , 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 善之善者也” , 提示医学对病的“非战取胜”的大方向值得探讨 。 2020年《自然》一文称:非药物干预使我国新冠肺炎病例降低了67倍 。 确实 , 我国基本控制疫情靠的是“非战取胜” , 而不是依靠杀灭病毒的药物和疫苗 , 因为还未问世 。中华哲学认为“阴阳互存、互变” , 局部与整体既互存 , 又互相影响 。 我们不能只看局部 , 不看整体 。 如果现代医学能借鉴中华哲学思维 , 将可能在局部的基础上 , 再扩展出整体的领域 , 从而更加全面 。 这也是我认为中西医有互补的空间 , 而不是完全对立的 , 是中西医可能结合的哲学基础 。 归根到底如老子说“为无为 , 而无不治” , 我体会“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 而是不作违反自然法则之事 。 我们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 , 真是值得珍惜 。
推荐阅读
- 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不懂,院士何谈家国情怀
- 院士建议取消各类职称评审
- 何雅玲院士教材的一个错
- 除了张文宏,不应该忘记的还有高福院士
- 院士:太极拳对防病延寿有用,值得国家推广
- 钟南山院士发言与连花清瘟论文是否有矛盾
- 潘建伟院士是“墨子号”卫星总工程师吗?
- 中医张伯礼院士要用中医中药拯救世界,获诺贝尔奖
- 澳门白鹤拳和香港太极拳的比武触发武侠小说热
- 向中医张伯礼院士致敬——马粪是中医最常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