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古人强调“入土为安”,为何宋朝却大面积实行火葬?
中国自有记录以来 , 人们总是将"入土为安"、"落叶归根"当做人生的大事对待 , 这是一种深厚的土地情结 。 在这样的思想下 , 对待去世之人 , 都是选择土葬这种方式 。
但是 , 有宋一朝 , 土葬竟然逐渐被世人所抛弃 , 在理学禁锢下的人们居然以一种超出常人想象的勇气去拥抱了火葬 。 这难道是宋朝先进思想的曙光吗?答案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 宋朝的人们到底为什么会毅然决然地选择火葬 , 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探索探索 。
【火葬|古人强调“入土为安”,为何宋朝却大面积实行火葬?】
文章图片
一 , 宋朝由"土葬"转变为"火葬"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1、北宋时期 , 火葬的种子在黄河流域率先发芽
火葬其实并不是宋朝独有的现象 , 而是在唐末五代十国之时就已经产生的一种独特现象 , 只是在宋朝时期 , 火葬率先在黄河流域的河东一带慢慢的蔓延开来 。 史家记载:
"河东路人众而地狭 , 民家有丧事 , 虽至亲 , 悉燔爇 , 取骨烬丧舍中 , 以至积久 , 弃捐乃已 , 习已为俗 。 "
更有记载"非士大夫之家 , 中民以下 , 亲戚丧亡 , 即焚其尸 , 纳之缸中 , 寄放僧寺" , 可见河东一代的火葬已经蔚然成风!
那么当地的火葬究竟有多么的流行呢?首先是理学家程颢 , 在知晋城做官 , 他看到当地的火葬实在太多了 , 于是就下令"申焚尸之禁" , 还有记载毕仲游在河东做官的时候下令"尚敢焚毁必裁之以法" , 几乎每任官员来到河东都要禁止"火葬" 。
文章图片
但是 , 当地的老百姓把土地看的非常重要 , 火葬禁令展开后 , 漫山遍野的都是无主的焚烧后的残骸 。 由此可见 , 火葬风俗有多么的深入人心!
2、至南宋 , 火葬风俗在全国推广和流行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北宋被辽、夏赶到了江南 , 偏安一隅的南宋政府在江南过起了夜夜笙歌的好日子 , 但是 , 随着人口的越来越多 , 江南这点地方无法满足正常的耕种需要 , 再加上北方人的南迁 , 这就导致了"火葬"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
浙江省是北方南迁的必经之路 , 火葬也在此逐渐盛行 , 有史料记载:
"浙右水乡风俗 , 人死 , 富有力者 , 不办蕞尔之土以安暦 , 亦焚如 。 僧寺利有所得 , 凿方尺之池 , 积蹄之水 , 以浸枯骨 。 "
从中可见 , 江南地区也开始盛行火葬 , 而在更早的北宋时期 , 江南可是特别重视"入土为安"的地区 。 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 , 就有人评价说"火葬的风俗 , 盛行与江南地区啊" 。
自此之后 , 福建、四川等东南地区也逐渐的盛行起了火葬 , 最终导致了火葬在南宋全面盛行 , 并且影响了中国数百年 。
文章图片
二、宋朝时期有哪些人选择使用火葬?
道士、平民、读书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 随着火葬风俗的全国盛行 , 政府也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 , 于是民间就涌现了一大批接受火葬的人群 。
首先是道士的火葬 。 比如在宋代就有一个道士 , 和他的妻子来到果山炼丹 , 二十年后练成丹药 , 跟他的妻子说"我当略 。 七日且复回 , 未死也 , 切勿焚我" 。 这个道士跟一个和尚关系很好 , 那个和尚听到道士的死讯 , 来吊唁 , 劝妻子说"学之人 , 视形骸如獎土 , 既去矣 , 安足惜" , 妻子听后就把道士烧了 , 这就证明了在宋朝时期已经有道士会选择火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