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册亨:糯米蕉登陆新电商,建档立卡户4年变身“种植大户”

【贵州册亨:糯米蕉登陆新电商,建档立卡户4年变身“种植大户”】傍晚 , 贵州省册亨县的布依族人韦安伯站在自家“乡间小别墅”的露台上眺望远处的北盘江 。 耳畔是远处竹林传来的蝉鸣 。 夏季的微风穿过糯米蕉林拂过韦安伯的青布包头 , 也勾起了韦安伯的思绪 。

贵州册亨:糯米蕉登陆新电商,建档立卡户4年变身“种植大户”
文章图片
▲韦安伯在自家阳台上眺望北盘江 , 在他身后是连片的糯米蕉林 , 此时的生活已经与之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摄影:安舜)
贵州册亨:糯米蕉登陆新电商,建档立卡户4年变身“种植大户”
文章图片
▲韦安伯家露台上的风景 , 远处是滋养贵州的主要河流之一北盘江 。 (摄影:安舜)
韦安伯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岩架镇板弄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布依族人 。 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 , 布依族人有着灿烂丰富、历史悠久的文化 , 逢年过节的时候 , 男女老少都会聚在一起 , 以歌会友 。
韦安伯居住的册亨县被称为“中华布依第一县” , 在当地 , 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总人口79% , 其中布依族占到了76.8% 。
与大多数布依族人的聚集区一样 ,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山区 , 山路崎岖 , 公路蜿蜒 , 是贵州最偏远的地区之一 , 当地百姓形容册亨县和隔壁的望谟县为“册望册望 , 贵州的西藏” 。 在2016年以前 , 册亨县是贵州最贫困的四个县之一 。
册亨人的生活中 , 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 , 但也被不时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贫穷的阴影笼罩 。 韦安伯所居住的板弄村 , 原址在北盘江畔 , 北盘江全长456公里 , 是滋养贵州自然生态的主要河流之一 , 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位于北盘江的一条二级支流上 。 江畔的生活并未如想象的那样田园牧歌 , 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 经常在一瞬间让板弄村的村民“一夜回到解放前” 。

贵州册亨:糯米蕉登陆新电商,建档立卡户4年变身“种植大户”
文章图片
▲板弄村原址在北盘江畔 , 每到夏天 , 村民就会过上担惊受怕的日子 , 担心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 (摄影:安舜)
2009年 , 得益于易地搬迁政策福利 , 韦安伯与村民一同搬进了半山腰的“临江小别墅” , 告别了夏季担惊受怕的日子 。 截至摘帽 , 册亨有8.75万“韦安伯”搬到了新居 , 成为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县 。
搬家也只完成了第一步 。 种地并不能养活全家 , 韦安伯只能四处打零工 , 建房打基脚、种桉树都做过 。 “种桉树特别麻烦 , 三四道工序 , 种一棵几毛钱” , 韦安伯曾经一年种了3000多亩的桉树 , 但依然在贫困的泥潭里挣扎 。
2015年 , 因为一个选择 , 韦安伯从一名普通的建档立卡户成为了册亨县的脱贫先锋 , 与板弄村的村民一同走出了一条坚实的脱贫之路 。
韦安伯还记得 , 那时村主任挨家挨户地走访 , 鼓励他们种植糯米蕉 。 糯米蕉又称粉蕉、小米蕉 , 外形短小且粗 , 完全成熟后皮薄清甜 , 果肉Q弹紧实 。 因为其四季能种、四季收割的特点 , 前几年部分农民从隔壁的广西引进了这一作物 , 作为增收的手段 。 但由于糯米蕉卖相并不出众 , 销售情况一般 。
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后 , 发现了糯米蕉广阔的市场 , 便鼓励韦安伯这样的贫困户种植糯米蕉 , 脱贫增收 。

贵州册亨:糯米蕉登陆新电商,建档立卡户4年变身“种植大户”
文章图片
▲有客人要来家里 , 韦安伯特地去山上砍了一株糯米蕉招待客人 。 (摄影:安舜)贵州册亨:糯米蕉登陆新电商,建档立卡户4年变身“种植大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