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DAU、MAU、ARPU等究竟是什么——互联网企业常用指标科普


我们可以把整个互联网世界想像成一个巨大的商场 , 里面开设了无数的店铺 。 传统的商铺 , 如果我们要对他们进行比较 , 有营业面积、销售额、利润等非常直观的指标 。
但是早期的互联企业 , 连收入都没有 , 营业面积理论上又可以无限大 , 投资人只能听店主瞎吹了?也不是 , 他们创造了许多评价指标 。
作者:梁剑
店主说 , 我店铺的商品 , 每天被很多人看过 , 虽然他们目前不购买 , 但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将来都能转化为收入 。 商品被人看的次数 , 也就是互联网有多少网页被打开过 , 这个叫PV (Page View) , 通常又叫浏览量 。 为了增加PV , 张三在店铺门口摆放了几本美女图册 , 路过的客人 , 每人翻10几页 , PV瞬间翻倍了 。
这也是门户资讯时代 , 编辑为了完成PV任务 , 将美女图集分成几十页 , 每页一张图的常见办法 。 另外还有很多作弊的方法 , 比如在页面里加几行代码 , 网页就能自动刷新 , PV的数字可以根据需要一直膨胀下去 。
因为PV太容易注水 , 而且后来很多网页采用动态加载的方式实现 , PV这个指标就没多少参考价值了 。 对于一个商铺来说 , 一个人看了1000件商品 , 未必有多少商业价值 。 但是如果来了1000个人 , 哪怕每个人只看一件商品 , 其潜在价值通常远大于前者 。 所以 , 计算独立来访的客人数字 , 比之前的PV要靠谱很多 。 互联网行业里 , 把这个指标称之为UV(Unique Visitor) , 独立访问用户 。
如何统计UV呢? 以前没有人脸识别这么高端的技术 , 店铺老板也记不住每个人的脸 , 所以每个客人来访时 , 店铺都在他们身上贴一个编号 。 电脑打开网页时 , 也会被网站通过cookie的形式 , 留下标记 , 除非每次访问后清空浏览器的所有使用痕迹 , 否则网站能一直认出你 。 UV相对于PV , 是个巨大的进步 。 也有时候为了追求更精确的数字 , 将UV改进为独立IP地址 。 但由于共享IP地址和通过局域网单一IP访问外网越来越普遍 , 这个指标用的不多 。
视频网站开始兴起后 , PV演化为VV(Video View) , 也就是用户观看视频的数量 。 另外还采用了另外一个指标——访问时长——单次访问停留的时间长度 , 这个就好比客户单次来店铺里停留时间 。 人们相信 , 停留时间越久 , 就越有机会在客户身上榨出点油水来 。
因为具有竞争关系的网站之间需要比较这些指标 , 于是诞生了一些独立第三方的统计公司 。 一类是通过用户安装浏览器工具插件 , 来抽样统计各个网站的访问数据;另外一类就是和各网站合作 , 让他们在页面里加入第三方的统计代码 。
但即便如此 , 也有些店铺 , 花钱雇佣一些专门的托 , 每天来店铺刷脸报到 , 增加独立访问数字 。 这些人甚至又可能是被别人操控 , 自己无意识之下 , 就成了访问数字里的一部分 。 另外 , UV无法识别出共用电脑(家庭、网吧)背后的不同的用户 , 以及网站希望获取用户更多的个人信息 , 又引入了另外一个指标 , 注册用户(Rigister Users) 。 注册用户也可以注水 , 只是成本高了一些 。 总不能说从你家门口经过的 , 都算是你的客人 , 起码得留下个联系方式啥的 。
但即便是真实填写了资料的天量用户 , 如果这些用户都不再次来访了 , 就基本是死用户了 。 只有活的用户 , 才有持续的商业价值 。 因此 , 每日活跃用户数DAU(Daily Active Users)、每月活跃用户数MAU(Monthly Active Users)以及季度、年度活跃用户数就更有参考意义了 。 后来手机接入互联网成为主流后 , DAU和MAU已经不需要考虑注册与否的问题 , 因为没多大区别 。 DAU 和 MAU目前已成为衡量一个网站或者App的核心指标 。
什么是活跃用户呢?可以简单认为 , 在某时间段内 , 使用了该网站或者应用的用户 。 但是如何才算是“使用” , 不同的公司定义会有差异 。 有的认为只要来露个脸 , 就算是活跃用户;有的则需要完成规定的操作 , 或者访问次数要多于一定数量才算 。 MAU(月活)用户 , 不等于一个月内每天的DAU(日活)数量加总 , 因为一个用户在月内多次满足活跃的条件 , 只会被计算一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