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晋公子|汉匈战争不为人知的故事:西汉骑兵与战马的发展经历过哪些曲折?( 三 )
只不过他还不能准确预判开战的前景 , 因此才召来群臣集议 。 有着丰富的边疆工作经验的大行王恢大概是洞穿了孝武帝的这层心思 , 所以才敢斗胆抛出和亲不如开战的论调 。
本文插图
可是主战派的王恢刚一发声 , 立刻就遭到了御史大夫韩安国的强力阻击 。 韩安国不但重申了和亲的必要性 , 而且以他的慷慨陈词博得了与会成员的多数赞同 。 这样一来 , 孝武帝和王恢倒像是被孤立的少数派了 。
韩安国何德何能 , 竟敢与孝武帝暗中较劲 , 操纵汉廷外交政策的主导权?恰恰是这个问题令人倍感蹊跷 。 因为《汉书·百官公卿表》显示 , 韩安国是在当年6月才刚刚由大司农升任御史大夫的 。 此前 , 这位板凳都还没有捂热的“副相”长期供职于远离京畿的梁国 , 在中央素无根基 , 他怎敢公然挑战孝武帝的权威呢?
本文插图
要解释这个问题 , 我们应该注意到《史记·韩长孺列传》中记载的这两个事实:
其一 , 公元前154年的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后 , 为汉廷立下汗马功劳的梁孝王刘武野心逐渐膨胀 , 在王国之内公然僭拟天子 , 由此导致他与胞兄孝景帝刘启关系趋于紧张 。 危机一触即发的当口儿 , 是韩安国以梁国特使的身份前往京师 , 向大长公主刘骠和皇太后窦氏疏通关节 , 避免了刘武与刘启的兄弟反目 。 由此 , 韩安国逐渐赢得窦太后的信任 。 《史记》说:
其后梁王益亲驩 。 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 。 名由此显 , 结于汉 。
——《史记·韩长孺列传》
本文插图
从这时起 , 深居东宫的窦太后第一次知道了 , 在她下面众多的藩国大臣中还有一个名叫韩安国的人值得信赖 。 一个有力的证据是 , 不久后梁国内史出缺 , 梁王刘武上报朝廷 , 提名心腹大臣公孙诡接任 。 可窦太后代表中央给梁王的批复 , 却把这个重要的职务授予了犯了法、正在服徒刑的韩安国 。
严格地说来 , 从这时起韩安国的身份其实已经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 。 如果说此前的他还是梁孝王刘武的得力属下 , 那么此后的韩内史似乎更应该被视作汉廷和窦太后派驻梁国的亲信与眼线 。
韩安国升任内史之后不久 , 梁国又闹出了第二桩乱子 。 公元前150年孝景帝下旨废黜了刘荣的太子名分 。 一直觊觎储位的梁王刘武对接班人的位置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 但遗憾地的是 , 由于袁盎等大臣的坚决反对 , 梁王最终铩羽而归 。
恼羞成怒的刘武为谋士羊胜、公孙诡所怂恿 , 派遣刺客潜入京师对政敌发动报复并成功地刺杀了袁盎 。 这桩惊天血案的曝光一下子就把梁孝王刘武和孝景帝刘启的关系推到了决裂的边缘 。 此时又是韩安国出面斡旋 , 说服梁孝王交出羊胜、公孙诡 , 以此为代价换得了孝景帝的谅解 。 这样一来 , 韩安国在窦太后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
司马迁说:
诡、胜自杀 。 汉使还报 , 梁事皆得释 , 安国之力也 。 于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国 。
——《史记·韩长孺列传》
本文插图
韩安国与窦太后的渊源如此之深 , 他在建元六年的廷议中领衔反对王恢的主战建议 , 很可能是在重申窦太后的外交主张 。 要知道 , 这位老太后的许多政治思想都强烈地受到丈夫孝文帝的影响 , 比如无为而治 , 比如对匈和亲 。
孝文帝驾崩后 , 汉朝在继任的孝景帝和孝武帝治下国力渐强 , 但对匈奴却一直延续着孝文帝时期的和亲政策 , 这恐怕与窦太后所施加的影响力不无关系 。 如果说窦太后是坚定的和亲派 , 而她的嫡亲孙子、血气方刚的孝武帝刘彻却偏于主战 , 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建元年间汉朝对匈政策摇摆不定的原因了:
推荐阅读
- 春公子|苏宁转型7年了!为什么和阿里京东的差距越来越大?
- 王瑾聊历史|公子扶苏:陌上人如玉,为何却不得不死
- 老汉骑车逆行被拦下后,一句话震惊众人:“我是杀人逃犯!”
- 男子称自己是逃了25年的杀人犯 民警一查还真是
- 扬子晚报男子交通违法:“我是逃了25年的杀人犯” 民警一查,还真的是!
- 东南亚的小众品牌这么好看?我是不是刚通网?
- 碧波贝贝|多专多能多模式掌控,单双柄自由切换,游戏我是专业的
- 线下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线下演出转线上 “我是我”儿童个性专场迎曲艺小明星
- 大鳄鱼在路上|基金认购是什么,你知道吗?
- 我是青鸟|盘点美国二战后发生过的6次大骚乱,美国70余城爆发抗议示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