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書|知网或将免费?,天下学子苦之久矣

“把中国知网纳入政府购买服务 , 在国内供用户免费使用“——今年这份提案对于“苦知网久矣”的天下学子来说 , 值得举双手双脚欢迎 。 尤其是 , 这届毕业生刚刚被知网查重服务的坐地涨价惹得怒火中烧 。
做書|知网或将免费?,天下学子苦之久矣
文章图片
其实 , 近期查重服务超过100%的涨价并非知网所为 , 而是中间商的“骚操作” 。 因为知网的学术不端查重系统只提供给高校、编辑部和研究机构 , 不直接面向个人用户 。
知网甚至还专门发布过声明 , 声讨“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向个人非法销售学术不端检测服务的行为” 。 这一轮中间商的集体涨价 , 据说正是因为知网从4月开始大量封号整顿 。
一直以来 , 知网借学术垄断牟取暴利 , 高校在不断涨价之下不堪重负的报道屡见报端 , 就连《人民日报》《半月谈》这样的央媒都曾亲自下场 , 然而背景深厚的知网却一直不为所动 。
媒体和舆论的控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 知网的商业模式近乎空手套白狼 。 以极低的价格一次性买断作者的学术成果(会给每个论文作者一张阅读卡和几十块的象征性稿酬) , 作者不仅拿不到什么钱 , 还要付费才能下载自己的文章 。 可以说 , 知网不生产论文 , 只是论文的搬运工 , 做的是典型的一本万利的买卖 。
知网遭人诟病的另一点在于行政垄断 。 虽然国外的数据库普遍收费高昂 , 但要么是长期形成的自然垄断 , 要么存在市场竞争的压力 。 知网的问题就在于只此一家 , 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 , 万方、维普等其他平台远远无法与其抗衡 , 这也是它敢于坐地涨价的底气 。
据报道 , 2010—2016年 , 知网的报价涨幅高达132.86% , 年平均涨幅为18.98% 。 2016年 , 就连财大气粗的北京大学都受不了知网的不断涨价 , 在官网上贴出中国知网即将停用的通知 , 原因是“数据库商涨价过高” 。
最后 , 坐拥垄断地位的知网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霸王条款 , 曾经因为设置最低充值金额为50元 , 没用完不给退而被告上法庭 , 论文下载1页0.5元也一直受到诟病 , 至今没有推出更灵活的收费模式 。
知网的垄断地位究竟从何而来?追根溯源 , 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
中国知网全称是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 , 这个概念由世界银行在1998年提出 , 由清华同方于1999年进行建设 , 获得了非常高的行政保护门槛 , 因为前期需要巨额投入 , 但预估使用人数和支付能力都很有限 。
然而 , 随着1999年开始中国高校启动大规模扩招 , 仅仅依靠“扩招红利” , 知网的年收入就比建设初期的预计要增大10倍以上 。 而且 , 知网的建设初期耗资不菲 , 后期维护的成本却非常低 。 近些年来它的毛利率长期都在60%左右 , 连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甘拜下风 。
做書|知网或将免费?,天下学子苦之久矣
文章图片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问题《为啥知网被全网声讨这么久 , 知网和有关部门一点动静也没有?》用户@船长的回答耐人寻味:平时下载论文都是学校集体付费 , 其实也很贵但是谁声讨它了?这个下载付费其实就是国家给院校的钱再转手回到国企而已 。
所以 , 所谓的“全网声讨”不过是因为查重费太贵引发众怒 , 而知网早已声明“甩锅”了 。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间平台 , 知网也并不只是一个搬运工 。 《人民日报》曾经解释过知网存在的价值:将知识整合进一个平台 , 工程量巨大 。 要做到文献最全 , 就得同各个学术期刊、高校展开谈判 , 以支付版权费的形式 , 获得文献发布的权利 , 这个过程会产生不小的交易成本 。
不仅如此 , 知网提供的不仅是论文下载服务 , 还有很多增值服务 , 而文献关联、辅助开题等服务都需要大量的研发维护团队 , 如果完全免费这样的服务恐怕将难以为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