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下的“未来工厂”( 二 )


百年“中国制造” , 正在5G的助力下 , 不断夯实新地基 , 向“中国智造”全面转型 。
2
未来工厂的建立 , 离不开5G夯实地基
值得令人思考的是 , 这些制造大型企业在进行智能化升级时 , 都十分强调5G的使用 。 例如 , 海尔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 , 5G、超高清视频、AI、云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制造场景中的应用愿景 , 值得保持长期关注 。 海尔也是中国最早开始5G实践的企业之一 。
5G成为了智能制造转型的第一步 , 原因是什么?实际上 , 制造业对5G的期待许久 。
在目前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中 , 维持其基础性连接的主要模式 , 依然是有线光纤 。 有线的优势在于稳定 , 但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 布线困难就是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 。 因此有一部分的制造车间会采用工业WIFI以及蓝牙、FRID等近距离无线技术 , 然而由于WIFI属于非授权频段 , 存在严重的互相干扰和信号不良等问题 , 而蓝牙、FRID等技术则存在距离过近、传输数据量偏小等问题 。
稳定和可靠性 , 是所有制造业在提高效率时考虑的第一优先 。 5G在满足智能制造多样性网络网络需求方面 , 有着显著的优势 。 业内常说 , 4G改变生活 , 5G改变社会 , 这就是目前真实发生在智能制造产业探索中的事情 。
在格力建立了5G专网后 , 就实现了企业业务与公众用户业务物理隔离 , 确保了企业数据不出园区 , 保障生产数据安全和带宽资源独占、即用即有 , 确保企业网络畅通 。 此外 , 格力提供了一项数据也显示了5G在智能制造改造中的重要作用 , 格力园区内5G终端到企业内网的时延从原来的20ms降低到9ms , 降低了55% 。
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高速率、更大带宽、更低时延、更安全可靠的网络;同时还降低了企业建网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 , 实现了降本增效 。
在满足了稳定的基础上 , 5G还能给予智能制造更多的可能性 。 例如 , 海尔已经通过5G网络结合边缘计算 , 进行了机器视觉质量检测、AR辅助维修、生产环境安全行为识别、AGV小车智能导航等几类典型业务 。
举个简单明了的例子 , 传统AR眼镜通过WiFi连接 , 时延在100ms左右 , 而且信号不稳定 , 会造成很强的晕眩感 。 此外 , 数据需要在本地计算 , 导致AR眼镜偏重 , 而且每两个小时就要充电 。 5G的大带宽、低时延特性给技工带来了更好的AR体验 , 并且通过算力部署在边缘侧实现云化 , 让AR眼镜更轻量化 。 此外 , 运用AR眼镜 , 远程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实时辅助和指导现场技工的维修作业 , 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 。
通过5G , “5G+智能设备”、“5G+机器视觉”、“5G+AR协作”等多场景变得更易得到 , “中国智造”也正在从梦想走向实际 。
3
智能工厂的“未来已来”

5G是新基建之首 , 更是蝴蝶效应的技术奇点 。 通过5G能够实现超高清视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 这些技术之间的互相补充 , 将补位商业应用的盲点 。
这种融合本身以及与产业界的结合 , 无疑是一个缓慢且长远的过程 , 但这个结合在智能制造领域将会最早到来 。
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中 , 智能制造已然成为全球化课题和国家级战略课题 , 很多国家都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

5G下的“未来工厂”
文章图片

说法和定义或许有很多种 , 如中国“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平台”、美国“工业互联网计划”等 , 但万变不离其宗 , 更快地连接才能进行更高效和稳定的技术转型 。 这些制造的转型 , 也勾勒出了未来工厂的大致形态:以软件定义生产的方式 , 以消费者为导向 , 以按需定产的生式建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