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杉心理TB|那些被忽视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文|若杉
【若杉心理TB|那些被忽视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带写作营学员上电影讨论课 , 谈到“看见感” , 一瞬间 , 大家都有好多话想要说 , 好像每个人身上都有渴望“被看见而不得”的记忆 。
《奇葩说》里 , 有一个辩手说 , 人和人之间 , 需要的是一种被看见感 。
成人的世界 , 看见感 , 会让人觉得被需要 , 被温暖 。 而孩子的世界 , “被看见”是一种生存的必须 。
01
懂事的孩子 , 常常在不经意间被忽视
做咨询这些年 , 碰到一些来访者 , 提到父母 , 他们常常会说到这样的句子:
“我跟父母不太熟”
“好像记忆中 , 没有太多跟父母互动的画面”
“记忆里 , 我都是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写作业 , 好像是一个人长大的”
……
每次听到来访者这么说 , 心里都挺难受的 。
被忽视、不被看见 , 看起来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伤害 , 但是 , 只有被忽视的孩子 , 懂得心底的伤 。 甚至有些伤 , 连来访者都不曾觉察到 , 因为相比于被虐待、被控制、被苛求 , 被忽视 , 常常最不足言说的那一种 。

若杉心理TB|那些被忽视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本文插图

记得电影《奇迹男孩》里 , 姐姐维娅原本出生在一个幸福富裕的家庭里 。 爸爸、妈妈、奶奶都围着她转 。 直到四岁那年 , 弟弟出生了 。 弟弟因为出生就经历了多次面部手术而导致面容怪异 。 从此 , 全家人的关心都转移到了弟弟身上 。
毕竟 , 他看起来真得很需要关心 。
父母花了很多的心思关心弟弟上学是否顺利 , 却忘了转头问维娅一句“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父母关心弟弟在学校有没有交到新的朋友 , 却没有人注意到维娅和最好的朋友分道扬镳 , 正在独自舔伤 。
维娅就这样成长为了一个懂事、体贴、不需要家人操心的孩子 。
她不是不需要“被看见” , 只是太清楚 , 家里已经有一个需要操心的孩子 , 经不起更多的折腾了 。
维娅的确是那个被忽视的孩子 , 可是她又能怪谁呢?弟弟年纪比她小 , 又因为脸上有伤 , 生活几乎处处碰壁 , 父母多关心弟弟一点又有什么错呢?
这是很多被忽视的孩子共同的心理感受 。 因为大多数的父母并不是刻意忽略自己的孩子 , 只是因为工作忙 , 只是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或者像维娅一样 , 有一个更需要关注的孩子 , 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在家庭中被忽视了 。

若杉心理TB|那些被忽视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本文插图

也正是因为这样 , 他们常常处于心理有伤 , 却无法言说的状态 。
02
那些被忽视的孩子 , 还好吗?
我们知道 , 内心的委屈、愤怒、不满越是说不出口 , 带给自己的伤害就越大 。
于是 , 成年以后 , 在这些曾经被忽略的孩子身上 , 会出现很多共性的问题 。
美国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她的作品《被忽视的孩子》中 , 总结了被忽视的孩子长大以后可能会带来的十大问题 ,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
1.反依赖:反依赖指的是一个人不需要依赖其他人 , 或者更具体地说 , 恐惧依赖他人的倾向 。
想起几年前一个来访者 , 因为亲密关系问题前来咨询 。 在来咨询的前两天 , 男友提出了分手 , 理由是:“你不需要我 。 ”咨询中 , 来访者反思了这些年跟男友相处的经历 , 发现哪怕身处于一段关系中 , 她都更像独自生活 。
深夜从机场打车回家 , 哪怕男友提出来接 , 她也以“太麻烦”为由拒绝;
两个人吃饭从来都是AA制 , 因为不想“欠”男友的;
一起租房子 , 她付房租的次数远远比男友多 , 因为不想让自己觉得“住在别人家”;
……
这样独立久了 , 男友在感情中找不到存在感 , 选择了离开 。 被忽视的孩子 , 因为从小没有体验过情感依赖 , 独自长大 。 所以 , 长大后 , 哪怕与爱的人在一起 , 他也不会轻易依赖 , 因为 , 不习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