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三门峡发现6000多年前大批陶窑

考古三门峡发现6000多年前大批陶窑
文章图片

仰韶早期柱列式遗迹F13
【考古三门峡发现6000多年前大批陶窑】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距今约5000年至7000的仰韶文化 , 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 以发达的制陶工艺为人熟知 。 5月27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 , 由该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共同发掘的灵宝城烟遗址有了最新发现 , 仰韶早期遗存是城烟遗址的主体遗存 , 仰韶早期聚落整体保存较好 , 还发现少量仰韶中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及比较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 为研究豫晋陕交界地区仰韶早期东庄类型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 。
考古三门峡发现6000多年前大批陶窑
文章图片

灵宝城烟遗址仰韶早期墓葬M56
“此次发掘发现陶窑30多座 , 是多年来发掘的仰韶文化最多的一批 , 其中有一座窑室、火塘、窑门、操作场所设施齐全 , 窑室底部一周有11个圆形火眼 , 窑室内仍保存多件残破陶器 , 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好的仰韶早期陶窑 。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灵宝城烟遗址发掘领队魏兴涛说 , 遗址所在黄土堆积巨厚 , 为制作陶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土源 , 包括发现的被存储的细腻陶泥块、大量烧灰堆积 , 与大批陶窑一起 , 表明距今6000多年前仰韶早期聚落很可能存在一定专业化的陶器生产 。
该遗址还发现房址近30座 , 以圆形或椭圆形半地穴式为主 , 另有少量面积较大约20余平方米的地面式建筑 , 偶见个别方形半地穴式房址 , 出土遗物不多 , 未见灶等生活设施 , 表明居住者身份应为平民 。 同时 , 发现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数量最多 , 褐陶和灰陶较少 。 出土陶器的纹饰以绳纹为主 , 还有少量黑彩宽带纹、三角纹等 。 魏兴涛说 , 从发掘情况看 , 遗址未见明显的居住区、墓葬区、生产区的区分 , 没有集中的公共墓地 , 也很少有葬具、随葬品 , 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 。
另外 , 柱列式建筑特征鲜明 , 由柱洞或柱础围成圆形或近方形区域 , 面积大多不超过1平方米 , 很可能属存储粮食的高仓 , 是粮食存储方式的创新形式 。
值得一提的是 , 以往豫西三门峡地区二里头文化遗存发现较少 , 此次城烟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发现也比较丰富 , 且房址、灰坑、墓葬、陶窑等聚落要素基本齐备 , 这为研究早期国家社会的底层小聚落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
据悉 , 此次考古发掘是为配合国家重点项目蒙华铁路建设 , 2019年4月开始进行考古发掘 , 共发掘面积4600余平方米 , 是近年来仰韶早期遗址一次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