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世界博物馆日一日看尽千年 直播能让博物馆变身成功吗?( 二 )


对公众而言 , 无论身处何处 , 都可以通过直播 , 第一时间了解博物馆日的全部内容 。
博物馆直播有天然优势但这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其实在专业人士看来 , 博物馆直播有着天然的优势 。
一方面 , 没有线下客流的压力 , 博物馆可以展示以前没有开放的区域和很少展出的珍贵文物 , 为公众提供更详细、更深入的讲解 。 同时 , 直播没有固定模式、固定台词 , 主播可以用更丰富、更新颖的内容和形式带领网友“云游”博物馆 , 带来更好的互动体验 。
也许有人会问 , 在这个人人读屏的时代 , 将本来就注重现场体验的实体博物馆虚拟化 , 是否会让人们更加不愿亲临现场?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 网络技术愈发达 , 人们则会愈珍惜现场体验 。 “线上线下不是迭代 , 而是有机地结合 。 博物馆直播为人们在海量碎片信息世界里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思考的空间 。 当它成为人们生活的习惯之后 , 人们的审美和艺术感知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 ”从事直播行业的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 。
当疫情为博物馆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变革机会时 , 如何抓住这个新机会 , 如何运用数字技术 , 为公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 为民众提供参与知识构建和创新的活动 , 这是博物馆在数字技术时代的挑战 。
刘先生说 , 作为直播行业从业者 , 从今年2月博物馆开始全面直播至今 , “只要有机会我都会看 , 但说实话 ,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直播不多” 。
“主播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时刻与观众互动 , 并且要有十足的临场应变能力 , 因为你面对的观众可能随时会跟你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 , 并且可能并不像去博物馆的观众那样 , 只问跟这个博物馆相关的问题 。 ”
刘先生为大河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讲解员白雪松 , 现在已被网友誉为“文博李佳琦” 。
从直播前的关注人数399 , 到开播时有40多万人观看 。 白雪松让西安碑林博物馆这个小众博物馆成为文博圈的顶流 。
在刘先生看来 , 这得益于他清奇的“话风”:“碑林就是这么任性 , 让大夏石马这么珍贵的文物看厕所 。 ”“李旦是六味‘帝’黄丸 , 家里六位皇帝 , 他本人也是妈妈武则天的贴心小秘书 。 ”“我最近发现《新白娘子传奇》里《关帝诗竹》的拓片是假的 , 一会儿给你们看真的 。 ”
白雪松在与网友的互动中 , 让冰冷厚重的石碑石刻 , 成了一连串甩出的“梗” , 网络直播成为轻松活泼的文博知识脱口秀 。
所以 , 刘先生认为 , 博物馆直播绝非简单地把讲解搬到线上 , “直播行业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 , 就是优质内容的短缺 , 这其实正是博物馆的优势 。 如何让内容更符合大众传播的需求 , 才是博物馆直播真正思考的问题” 。
博物馆直播的终极目的是否也是带货?
一个网红的真实热度 , 最主要的还是带货能力 。 这一点 , 也是博物馆无法逃避的现实 。
众所周知 , 在全国大部分博物馆都免门票的时代背景下 , 文创产品销售就成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 。
以目前国内博物馆界的顶级网红——故宫博物院为例 。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曾透露 , 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已达到15亿元 , 超过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 , 而在2017年 , 故宫博物院门票收入约为8亿元 。
但根据阿里平台发布的《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 , 在粉丝数排名前十的博物馆文创商店中 , 有些粉丝数只是十几万 。
正如单霁翔所说的:“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经营整体水平不高 ,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相比差距很大 。 ”这个差距并不仅仅是指营收方面 , 更大的差距是文化创意产业链尚未完全打通 , 营销方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 。
位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 该博物馆总计开发的艺术衍生品数量多达2万余种 , 产品种类囊括了首饰珠宝、服饰、手表、家居用品等 , 可以说 , 生活中只要你想得到的东西 , 在这里都能找到 。 一年销售金额高达4亿至5亿美元 , 是故宫的两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