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指北|我和身边的95后,聊了聊她们眼中的大粉和热搜( 四 )


互联网指北|我和身边的95后,聊了聊她们眼中的大粉和热搜
本文插图
(搜索明星名字时会出现的莫须有黑料 , 这就是所谓的“刷黑词条”)“我在三次元里也不喜欢和人吵架 , 饭圈里的这种风气让人很难受 。 对于年纪稍小一些的人来说 , 如果把粉圈的情绪和事情带到现实生活中 , 势必影响他们的思维习惯和现实生活 。 ”
小迪的担忧正在成为现实 。 随着数据愈加庞大 , 衡量偶像的标准从人气、实力、人格魅力、道德等化约为流量的较量 , 在不同的粉圈间 , 由流量竞争带来的矛盾走向尖锐 , 骂战、黑词条、脏广场以及对异己言论出警等一系列行为愈演愈烈 。
豆瓣网友“别给他找借口”刚经历了一次“饭圈出警” , 因为微博评论的观点分歧 , 有人私信并警告她不道歉将会被“告上法庭” , 并将她拉黑 。
互联网指北|我和身边的95后,聊了聊她们眼中的大粉和热搜
本文插图

翻看资料时她发现对方只有13岁 , 一念之间她用小号私信了女孩 , 私信的内容大体是:每个偶像的背后都有一个粉圈 , 它是一个比较深的东西 , 或许对你这个年龄段来说不该去触碰 , 如果你因为粉圈的事情而生气 , 指责攻击别人 , 那赶快抽离出来好好学习 。
谈及这次经历 , 她认为成年人尚且会因粉圈的事生气 , 未成年人也自然会受到不好风气的影响 。 “一些小孩子从打投开始接触饭圈 , 集资、撕逼很容易被大粉影响 , 时间和金钱都会有影响 , 甚至会影响生活中的性格 。 ”
更何况理论上还有一个可怕的可能性 。
1963年 , 米尔格伦进行了著名的“权力服从研究实验” , 发现虽然志愿者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即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到对方) , 但在权威以及利益的影响下 , 约在61%至66%之间的志愿者所展开的反思 , 都出现在施加了致命性伤害之后 。
这让他得出了一个难听的“大实话结论”:大部分人在权威及利益的影响下 , 会选择服从——这很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
因此不难想象的是 , 当所谓“大粉”、“数据站”、“热搜”成为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 , 更愿意去参与去相信的“权威” , 并以其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关系 , 所谓的“反思”还能及时赶到吗?
这或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
互联网指北|我和身边的95后,聊了聊她们眼中的大粉和热搜
本文插图

在成稿的过程中 , 我一直在试图避免使用“数据女工”这样的词语来描述这群年轻人 , 让尝试去理解她们的爱与行动 。
但我也不得不承认的是 , “女工”似乎又是更准确的描述 。 因为在庞大的流量时代里 , 数据女工似乎只是饭圈数据的一环、流量帝国的一角 , 又似乎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 。
我们很难去评价是数据女工的参与助长了它的膨胀 , 还是资本市场的设计裹挟着粉丝 。 但可以明晰的是 , 一味批判流量化带来的乱象 , 忽略现象背后鲜活的个体 , 这种认识太过独断 。
饭圈并不只有负面问题 , 从偶像身上获得情感认同 , 寻找到超越日常的“光” , 在饭圈中结识朋友 , 勉励自身进步 , 又或是学习一项技能 , 一门语言成为追星的现实收获 。
在突突、小迪、江江的身上 , 朴素的热爱支撑她们付出 , 也在各自的偶像身上获取养成的满足感 , 出道时的喜悦感 , 事业的成就感 , 也或者只是颜值的喜好 。 理想的偶像粉丝关系也许如小迪所说 , 是一种雇佣关系 , “我花钱花时间在你身上 。 那你回报给我的是你带给我的舞台 , 你的物料等等 。 ”
在数字之下 , 既有群体极化的非理性行为 , 也有鲜活个体的情感寄托 , 感性和理性的复杂交织 , 如果只是简单打上洪水猛兽的标签 , 无疑隔断了不同粉圈与大众沟通的可能 , 无益于乱象的治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