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史人|日本:二战后日本如何发展军需产业?三菱对日本军需有多重要?

在朝鲜战争时期 , 日本就已经作为兵站基地为美国提供军需 , 这意味着当时的日本企业具有相当水平的武器生产能力 。 日本在二战战败之初 , 美国占领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实现日本的完全非军事化 , 相应地 , 赔偿要求也非常严苛 。 有观点认为 , 如果真正实施起来的话 , 日本潜在的军事生产能力会被彻底摧毁 。 然而1948年美国对日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 从索要战争赔偿变成了稳定经济 , 结果使得大部分潜在的日本军需产业免于被破坏和倒闭 。 当然 , 战争中从事军需生产的多数民间技术人员依旧留在企业 , 军队研究机构中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也转到民间企业 。
搞史人|日本:二战后日本如何发展军需产业?三菱对日本军需有多重要?
文章图片
二战后日本如何发展军需产业?
朝鲜战争爆发后 , 美国的对日政策发生转变 , 开始向日本谋求军事援助 , 1952年4月 , 与《日美安保条约》配套的《旧金山对日和约》正式生效 , 日本恢复了除冲绳、奄美、小笠原之外的主权 , 实现了独立 。 在此之前 , 美国驻日盟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解除了《武器、飞机生产禁止令》 , 紧接着出台方针 , 免除了指定的日本民间军需工厂的赔偿 , 1952年4月26日美国宣布将飞机制造设施等850家公司归还给日本 。
此后 , 美国又在1952年制定了《航空机制造商业法》 , 1953年制定了《武器等制造法》 , 1954年签订了《日美相互防卫援助协定》(MSA协定) , 规定日本有义务逐步提升防卫军事能力 。 紧接着 , 东京大学与京都大学重新开设了航空学科 。
搞史人|日本:二战后日本如何发展军需产业?三菱对日本军需有多重要?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日本三菱、三井、住友等旧财阀也相继复活 , 军需产业开始走向复苏 。 经团连于1952年组织成立了''防卫生产委员会'' , 第二年又设立了行业团体''日本兵器工业会''(之后改名为''日本防卫装备工业会'') 。
1953年7月 , 朝鲜战争进入休战期 。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设立的''警察预备队''于1952年在日本独立后更名为''保安队'' , 之后又在1954年7月防卫厅(现在的防卫省)成立后更名为''自卫队'' 。 在1955年防卫厅制定的《防卫六年计划》中 , 规划截至1960年 , 日本要拥有一支包括陆上自卫队达18万人 , 海上自卫队舰艇吨位达12万吨 , 航空自卫队所有飞机达1200架的军事力量 。
搞史人|日本:二战后日本如何发展军需产业?三菱对日本军需有多重要?
文章图片
那一年 , 日本相关防卫军事费用占国家预算的13.4% 。 防卫厅暗中分别向新三菱重工业公司(现在的三菱重工公司)和川崎航空机公司订购了70架F-86F喷气式战斗机和97架T33A喷气式教练机 。 为此 , 两家公司开始从美国引进技术 。 这样一来 , 二战后日本的军需产业摆脱了对暂时性特需的依赖 , 形成了长期依存防卫厅的体制 , 日本军需产业开始了真正的军事技术研发 。
【搞史人|日本:二战后日本如何发展军需产业?三菱对日本军需有多重要?】之后 , 日本又在1958年实施《第一次防卫能力整备计划》 , 开始不断增强军备 。 这一年与防卫厅签订合同的前十名公司依次是新三菱重工业、川崎航空机、标准石油、石川岛播磨重工业、三菱造船、浦贺船渠、东京芝浦电气、三菱电机、三菱日本重工业、富士重工业 。 这些公司多数在1958年之后仍然持续位于前列 。 二战后日本军需产业复苏和发展的过程与因朝鲜战争日本得以实现军备重整、自卫队诞生以及战斗力的增强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 。
搞史人|日本:二战后日本如何发展军需产业?三菱对日本军需有多重要?
文章图片
日本在制订1962年—1966年的《第二次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之际 , 武器生产行业声称''要通过国产化来摆脱对美军武器订单的依赖'' 。 由此 , 二战后日本的军需产业与防卫厅、自卫队得以建立起浑然一体的紧密关系 。
于是 , 伴随着《第二次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的实施 , 日本武器军需产业获得稳定且有计划的订单 。 从此以后 , 接连实施了第三次(1967年—1971年)、第四次(1972年—1976年)防卫力量整备计划 , 军需产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茁壮成长 。
搞史人|日本:二战后日本如何发展军需产业?三菱对日本军需有多重要?
文章图片
三菱对日本军需有多重要?
三菱原本是在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之际 , 以承揽明治政府委托的军事运输业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 它更名为邮政汽船三菱公司后依然受到日本政府的特殊照顾 。 在日本西南战争中 , 三菱一手包揽了政府军的军需运输工作 , 从政府那里获得了1500万日元 , 这相当于西南战争总费用的三分之一 , 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 。
同时期其他财阀的发展过程也与三菱类似 。 与军方相互勾结的日本军需产业 , 在之后的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断壮大 。 尤其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战败的前后大约15年间 , 是三菱、三井、住友这三大军需产业巨头发展的黄金时代 。
在此期间 , 日本的军费增长尤为显著 。 根据1935年大藏省公布的数据 , 军费开支在国家总预算中所占的比例为46% , 相比之下 , 法国与意大利为21% , 美国为18% , 英国与德国为13% 。 日本的这一比例 , 直到战败的前一年为止一直在持续增加 , 1944年实际达到了85% 。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牺牲民生而拼命地强化军事实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