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字解析何鸿燊家族传奇:赌王故事能否继续( 三 )

3万字解析何鸿燊家族传奇:赌王故事能否继续
按传统说法 , 黎婉华很有“帮夫运” , 她过门不久 , 何鸿燊由联昌公司秘书提升为合伙人 , 由“打工仔”变成了老板 , 不再只依靠一份工资 , 而是可以分享公司盈利 。 到1944年底 , 据何鸿燊本人回忆 , 那时23岁的他已赚得了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元” 。 要知道 , 当时的一百万元与今天的一百万元价值上可谓天差地别 , 实在是一笔天文数字的财富了 。资本扩张“翻筋斗” 第一个一千万1945年8月15日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澳门失去了“特殊地位” , 生意环境骤变 。 尽管如此 , 已非吴下阿蒙且腰缠万贯的何鸿燊 , 利用新环境中的发展机会 , 尤其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与资本 , 继续扩张 , 令身家财富不断攀升 , 事业节节上扬 。综合各种资料显示 , 战后 , 何鸿燊一方面与何善衡合伙 , 组成 “大美洋行” , 主要从事转售战后物资生意 , 包括经营疋头绒口(纺织品)、燃料、五金及化学原料等进出口贸易 。 与此同时 , 他还成立了一家船务公司 , 购入一艘载客量达300人的现代化轮船 , 经营香港与澳门之间的客运 。已经坐拥巨大财富的何鸿燊 , 生意投资自然不会只局限于澳门 , 开始着意发展潜力更巨大的香港 , 做出更积极的投资 。 战后的香港 , 由于大量难民涌入和资本家云集 , 房地产市场尤其炽热 , 生意目光锐利的何鸿燊 , 自然也投身其中 , 与友人合伙成立了利安建筑公司 , 兴建楼宇 , 进军地产业 。按何鸿燊本人的说法 , 他会像孙悟空“翻筋斗”般 , 让个人财富“翻它几番” , 当中的学问及详情 , 虽说只有他能了解 , 但他在接受采访人员访问时也泄漏了当中的一些窍门 , 他这样说:充分利用资本要靠银行支持 , 做地产不靠银行便没法做 。 我做地产时很有信用 , 跟银行借钱照例早还 , 从不迟还 。 钱银过手时 , 人家的钱要尽快还给人 , 千万不要拖泥带水 , 所以银行信任我 。自成立利安建筑公司进军地产业后 , 何鸿燊利用银行信贷的资本 , 借力打力 , 开拓更大生意门路 , 进入利润更大的市场 。 而他重视个人信誉 , 借钱只有早还 , 不会迟还的作风 , 自然有助于他建立名声与信誉 , 在争取更多及更好银行资金支持方面创造良好条件 , 所以能在房地产发展方面取得不错成绩 。正是凭着这种“以钱借钱”、资金能迅速回笼的投资窍门 , 何鸿燊不断开拓 , 生意规模自然越做越大 , 个人财富也不断膨胀 。 大约到了1958年 , 那时他只有37岁 , 据他本人的说法“已经有一千万身家”了 。可以这样说 , 二战后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 香港和澳门无疑又进入另一个极为特殊的发展时期 。 在那个背景或气氛下 , 港澳居民人心惶惶、无所适从 。 对此 , 何鸿燊似乎看得淡然通透 , 觉得时局不安、风险甚高 , 反而是生意能有大利的最好指标 , 所以采取了更加进取的策略 , 利用银行借贷的资金 , 支持房地产和建筑的生意开拓 , 让港澳两地的生意不断取得突破 , 成为港澳一位炙手可热的重要人物 。登上赌王宝座让何鸿燊名扬四海的 , 不只是身家财富连续获得爆炸性增长 , 更是跃升为“赌王” 。 资料显示 , 澳门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就已实行赌博彩专营政策 。 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由傅老榕和高可宁组成的泰兴公司夺得了澳门的博彩专营权 , 掀开了澳门博彩业的新一页 。二战结束后 , 博彩业仍发展稳定 ,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 , 出现了三个重要变化:其一是由泰兴公司持有的澳门博彩业专营权已近25年 , 到1961年12月专营权届满须重新竞投;其二是一直作为主事人的傅老榕于1960年去世 , 泰兴公司失去了号令四方的领军人物;其三是当时正值澳门总督换届 , 而时任总督马济时显然已对泰兴公司的表现不满 , 任内一直在筹划新一届专营权牌照竞标之事 , 让澳门博彩专营权出现了真正的竞投 。 3万字解析何鸿燊家族传奇:赌王故事能否继续
由于搭档不弱 , 加上投标价格比泰兴公司略高 , 在1961年10月的博彩专营权牌照竞标中 , 何鸿燊、叶汉的“澳娱”出价316.7万元 , 险胜泰兴315万元的出价 , 成功击退泰兴公司 , 从傅、高手中夺取了澳门博彩业的专营权 , 并于1962年5月26日正式注册 , 组成“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简称“澳娱” , STDM) 。 何鸿燊以财团代表的身份于1962年3月30日与新任澳门总督罗必信正式签订博彩专营权的合约 。 这不只掀开了澳门博彩业的新一页 , 同时也标志着何鸿燊人生与事业踏出新里程 。 “澳娱”由叶德利担任董事长 , 叶汉和霍英东任常务董事 , 何鸿燊以股东代表及持牌人身份任董事总经理 。 此外 , 叶汉还担任总经理 。 3万字解析何鸿燊家族传奇:赌王故事能否继续
何鸿燊与霍英东自1962年取得澳门博彩专营权这项偏门生意后 , 何鸿燊、叶汉、霍英东、叶德利等人大量注资澳门 , 兴建赌场、酒店及码头等设施 。 由于业务需要 , 何鸿燊自然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澳门 , 打理业务 。 虽然业务开展之初曾碰到不少困难挑战 , 如生意营运协调欠畅顺及黑势力威胁绑架其家人等等 , 但最终均一一解决 。众所周知 , 澳门早年的旅客和赌客绝大多数来自香港 , 多以水路进入澳门 。 自战后就已开始经营港澳渡轮服务的何鸿燊 , 自然不会放过这只会生金蛋的鹅 , 于1964年大举增加投资 , 引入新式水翼船 , 提升服务质量 , 缩短往来两地的交通运输时间 。 两地交通运输的改善 , 自然吸引更多旅客到澳门 , 进而刺激博彩业 。 可见何鸿燊由交通运输入手的大规模投资 , 收到了一举多得之效 。不过 , 何鸿燊的赌王之路也非一帆风顺 。 “澳娱”取得博彩专营经营权后 , 领导大权其实落入年纪较长、对赌博极为熟悉且在赌坛甚有地位的叶汉手中 , 何鸿燊只能屈居其下 。 由于叶汉年纪较长 , 仍是老派江湖人的作风 , 所以无论是业务推广、管理及服务支持等 , 均被认为跟不上时代变化 , 与何鸿燊的管理风格更是格格不入 。 此外 , 二人都有不甘居于人下的性格 , 所以双方的矛盾日渐积聚 , 最终出现了“一山不容二虎”的斗争格局 。合伙经营博彩生意之初 , 由于何鸿燊对行业认识不多 , 居于次席 , 事事听叶汉指挥也心甘情愿 。 但随着时间推移 , 当他迅速掌握了博彩业各种窍门和细节后 , 自然希望增加主导权 。 尤其当他觉得叶汉那一套管理方法已不合时宜时 , 矛盾和争执骤起 。 一开始 , 大家仍然觉得这只是属于可以磨合的小问题 , 可是日积月累 , 分歧不但没有变小 , 反而日渐扩大 , 因此便有了在明在暗的较劲 。由于何鸿燊在发展澳门生意的同时 , 也兼顾香港投资 , 港澳渡轮服务更因博彩生意而发展迅速 , 因此利润十分丰厚;而从港英政府手中获得港澳码头地皮 , 更是发展上的里程碑 , 壮大了公司实力 。 到了70年代初 , 面对香港股票市场突然开放的重大机会 , 何鸿燊与重要股东霍英东等商量后 , 决定将公司重组为信德企业 , 于1972年上市集资 , 吸纳公众资本推进业务 , 让公司得到更大发展 。有了更丰厚财富的何鸿燊 , 自然不能容忍居于叶汉之下 。 要论赌桌上的功夫 , 叶汉确实比何鸿燊高明 , 但论人事与权力斗争 , 何鸿燊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 更不用说主要合伙人—叶德利 (何鸿燊妹夫)和霍英东 (何鸿燊皇仁书院旧同窗)—是何鸿燊找来的 , 与澳葡当局及土生葡萄牙人的关系又是他的强项 。 两人对“澳娱”的争夺战在1974年进入白热化阶段 。何鸿燊母亲冼兴云于1951年去世 , 享年62岁 。 1975年 , 何鸿燊的父亲何世光去世 , 享年87岁 。 何世光于20世纪50年代返港 , 但一直极为低调 。 何鸿燊先办理好父亲后事 , 将父亲安葬于家族昭远坟场 , 与过世多年的母亲同椁之后 , 才专心致志全面进攻 , 争夺“澳娱”控制大权 。到1975年 , 叶汉察觉到控股权与管理骨干等均已归于何鸿燊 , 自己优势不再 , 于是便顺水推舟 , 以自己年过70 , 应该退居二线为由 , 体面地“退位让贤” , 将“澳娱”的领导大权交到何鸿燊手上 , 由他主力管理新葡京 。 至此 , 何鸿燊才真正地登上了赌王宝座 。 叶汉于1982年才完全退出澳娱 , 并将手上持有的10%股份作价3亿元转给了郑裕彤 。在何鸿燊带领下 , “澳娱”出现了新的发展格局 (黄霑 ,1981;冷夏 , 1994;杨中美 , 2001) 。 不过 , 叶何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 , 其实仍未完全终结 , 如叶汉曾伙同其他商人参与澳门博彩专营权牌照竞标、创办赛马车会和公海赌轮等 。 直至1997年5月7日 , 92岁的叶汉去世 , 何鸿燊亲往吊唁 , 两位新旧赌王的恩怨才终于画上句号 。从1934年父亲“跑路”越南的家道中落 , 到1941年底何鸿燊转投澳门开展事业 , 赚得第一桶金 , 发展包括贸易、运输及地产建筑等生意 , 令个人财富不断飙升 , 之后染指博彩生意 , 成功获得博彩专营权 , 从此财源滚滚 , 1975年登上赌王宝座标志着何鸿燊人生事业的高峰—何鸿燊在这40年间走过的道路 , 无疑极为曲折传奇 , 成就非凡突出 。 尽管如前文提及 , 家族 (尤其祖伯父何东) 的名声、地位、人脉关系及道德资本等曾为何鸿燊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支持 , 但父亲的一走了之与家道中落的挫折 , 从某个角度看又可能是激发何鸿燊上进的极重要因素 。 所以有分析者指出 , 何鸿燊父亲的不幸 , 可能是塞翁失马 , 焉知非福的真实反映 。从这个角度看 , 当家族处于逆境困窘之时 , 若能化悲伤困苦为力量 , 激发子女斗志 , 并做出积极正面的努力 , 难保不会转弱为强 , 何鸿燊为家族带来中兴 , 吐气扬眉 , 实在是很好的说明 。添丁进口 , 家族关系日趋复杂有关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 , 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 由贫而富、家大业大后的何鸿燊自然也不例外 。 资料显示 ,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即改革开放刚迈开脚步而何鸿燊的年纪就要迈入一个甲子之时—何鸿燊便开始被采访人员追问传承接班如何安排的问题 , 他那时回应 , 希望过了55岁就能退休(《南华早报》 , 1989年2月13日) 。 至于有关如何安排接班的问题 , 他的答案则如不少巨富家长一样 , 尤其表现出开明无私一面 。 他曾这样说:我是中国人 , 我有传宗接代的思想!不过 , 做生意就未必 , 我绝对不相信父传子这种方式 , 已经不合潮流 。 香港已经有两宗父传子的生意因此而玩完(完蛋)!我虽然重视儿子 , 但分家产时 , 儿子分两份 , 女儿也有一份 。 不算偏心啦!何鸿燊在另外一些场合接受访问时也曾表示过“不相信把事业一代传一代这回事” , 反而认为“有4000多人在为我们工作和依靠我们 , 我们有责任选一个最有才干的人来管理事业” 。 这样的回应深得不少人欣赏 , 觉得这样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家族企业发展 , 成为社会前进的力量 。以下则是相关评论的例子:现在(1978年前后 , 当时何鸿燊年约57岁)他已想到退休 , 也许四年后(即过了60岁)就退休 , 但退休是不容易的 , 他几天不工作就会觉得不舒服 。 何氏热爱工作 , 这点不容否认 , 不过 , 退休这一天是不可避免的 。 他体内到底有中国人的血液 , 他那西化的脑袋里始终保留一点传统的思想 (例如他反对女人干预男人的业务 , 原注) 。 那么 , 前面有关事业继承的那段话就有些费解了 。 我们时常在报章上看到“霍英东和他的儿子” 的消息 , 但很少见人提起何鸿燊和他的儿子 , 何氏并非没有子女 , 假如他真的能够摆脱香港一般大生意人的传统(不管为了什么原因 , 原注) , 将事业交给最有才干的人 , 那算是别开生面了 。然而事后看来 , 当时坊间的观察与评论明显言之过早 。 他们或者也没深入了解何鸿燊诸子女的年龄及内部关系 , 只是单凭未见其子女进入公司参与管理 , 而他本人又说出了“不相信父子相传方式”的话 , 便一厢情愿地以为他真的不会父子相传 。 事实上 ,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到镁光灯以外的事物上 , 尤其是家族与亲人关系上 , 就不难了解何鸿燊那时实际行动与公开说的话之间其实并不一致 。现实是 , 任何传承安排都不能从表面来看 , 更不能只从传授一方来思考 。 因为传承是一个多方互动的过程 , 会牵动整个家族不同成员的关系与情感 。 对于事业和财富不断攀升的何鸿燊 , 显然同时面对着日见壮大的家族 , 以及日趋纠缠复杂的家庭关系 。何鸿燊与元配夫人黎婉华育有一子三女 , 在现代社会中也算子女众多了 。 但对自幼生于大家族 , 价值观念十分传统的何鸿燊而言 , 只有一名子嗣显然不够 。 尤其他所从事的博彩业向来恶名在外 , 常被控令人沉迷 , 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问题 , 甚至惹来不少人的怨恨 。 更不用说大量现金流的营运方式往往引得黑白两道垂涎 , 江湖险恶 ,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自己及家人坠入险境 , 何鸿燊自然希望多要几个儿子 , 以免断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