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上车的手机厂商,究竟能不能赢?( 二 )


去年 , 华为发布了“1+8+N”的战略 , 即以手机为核心 , 与包括车机在内的其它智能设备智慧互联的战略 。通过全场景分布式平台 HiCar , 可实现车机与数亿华为智能终端的无缝连接(当然 , 华为在车联网方面还有其他成果 , 在此不一一展开) 。
『』都在上车的手机厂商,究竟能不能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面对即将到来的 5G+AI+IoT 的超级互联网时代 , 主张「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的小米 , 也试图通过万物互联的思路来弥补自己在汽车方面的短板 。
今年 4 月 , 小米以 4 亿元的价格注资的博泰 。博泰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战略为「1+1+N」 , 两个“1”分别指车机和手机 , “N”指的是各种智能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设备 。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 小米和博泰两家公司在战略层面高度契合 。车联网方案提供商和主机厂的转身
理性来看 , 当前两种主流车联网解决方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
比如 , 手机映射方案 , 基于这种形态的车载产品其实已经发展了近十年 , 但效果仍然不是很好 。大众问问 CEO 张人杰对雷锋网新智驾解释道:
手机映射方案的限制比较多 。首先是技术方面 , 我们将应用投射到车机之上 , 要根据分辨率、尺寸规格等方面来做适配 。而且 , 手机应用迭代的速度太快 , 如果车机要跟上手机的速度 ,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 。更重要的是 , 主机厂对汽车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 出于安全的考虑 , 主机厂不太会为第三方开放太多数据 , 这就导致整个生态的多样性受到限制 , 因此车机的主要功能还是体现在车载导航、娱乐等功能 。
简而言之就是 , 车机系统的开发实时性和生态延展性均无法与手机匹敌 , 手机映射的方案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 。
针对自建系统方面 , 张人杰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 , 这种方案可以打通内部生态 , 并且可以收集一手的数据 , 从而更容易将整个系统打造得符合用户的使用体验 。但该方案也会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 。毕竟 , 车机芯片的算力远比不上手机 , 哪怕内容再好 , 没有硬件的支撑 , 用户体验也赶不上手机 。
另外 , 自建车机系统还需要考虑系统稳定性、实用性以及落地等其他问题 , 这并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 。
正是因为这些局限性催生了万物互联的新趋势 。
长期以来 , 博泰一直深耕手机车联网 , 比如新宝骏搭载的“擎 Mobile”可以简单看作是一个手机映射方案 , 借助手机的算力和生态来与汽车进行联动 。
『』都在上车的手机厂商,究竟能不能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 , 近日 , 博泰创始人应宜伦在媒体沟通会上强调 , 将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照搬到车机上的时代已经结束 , 车联网的发展已经开始从车内走向车外 。他补充说 , 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中 , 车辆将会成为移动中心 , 汽车不仅能够连接人 , 还能够连接汽车、智能家居 , 甚至是未来的智慧城市以及生活服务 。
应宜伦对雷锋网新智驾说道 , “这也是小米选择我们的原因之一 。”
除了博泰 , 背靠阿里和上汽的斑马网络也开始尝试拥抱新的趋势 。今年 4 月 , 斑马网络和美的集团、360 集团建立了基于 IoT 的“人-车-家”互联的深度合作 。
面向新四化(电动化、互联化、共享化、智能化) , 主机厂也意识到了全场景生态将是未来车联网发展的必然方向 。对于在 IoT领域不断扩张手机厂商来说 , 这是“上车”的绝佳时机 。未来车机可能的模样
此前 , 车联网行业内经常有一些声音 , 比如 , “手机映射方案只是一种过渡方案” , 或者是“进了车内就不应该再用手机” 。这些声音似乎都将手机和车机拉到了对立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