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为何不愿意消费?姚洋:警惕形式主义防疫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老百姓为何不愿意消费?姚洋:警惕形式主义防疫
5月22日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 , 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 , 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 报告强调 , 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 。 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 , 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 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 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 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解读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将民生放在第一位 , 还采用了更加公平的方法来进行社会保障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恢复情况 , 姚洋认为中国经济仍未达到反弹时刻 , 经过疫情的重创 , 不少工厂因为没有订单陷入关门危机 , 低收入人群面临失业困境 。 在2万亿的支持下 , 可以通过向中产阶级和低收入人群发放现金、消费券 , 为低收入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 , 为小微企业提供房租减免政策等措施 , 需求和就业问题两手抓 。姚洋认为促进需求是恢复经济的最主要抓手 , “经济就像一辆车 , 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刺激先把发动机打着了 , 经济运转进入正常的需求供给循环 , 就可能复苏起来 。 ”另外 , 他还表示在保障防疫成果的前提下 , 需要警惕防疫形式主义成为复工复产障碍、抑制大众消费需求 。让“马路经济”回来中国新闻周刊:您怎么解读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GDP增速没有明确数字指标?姚洋:报告中提到因为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 , 所以没有提出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在我看来 , 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下半年这个病毒又回来了怎么办 , 而且经济恢复也有不确定性 , 需要为其他的目标留出政策空间来 。 另一方面 , 今年要把脱贫攻坚战打完 , 也需要一些资金 。 所以这几方面综合考虑 , 就不定一个增长目标了 。中国新闻周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 要扩大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 , 让参保不足一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 。 您怎么看待这次失业救济范围的调整?姚洋:这是保民生上非常大的进步 , 说明中央政府把民生放在第一位 , 采用了更加公平的方法来进行社会保障 。但是要注意 , 大量农村户籍的工人 , 他们没有交社保 , 或者说因为工作临时性较强 , 缴纳不连贯 。 希望中央层面尽快出台一个方案 , 明确可以接受失业保障的范围 。 我也期待经过这一次调整之后 , 所有的农民工纳入常住地社保能成为常态 。中国新闻周刊:报告还指出今年要增加1万亿财政赤字和1万亿特别国债 , 这2万亿怎么在执行中最大程度发挥效用?姚洋:总理在报告中强调了这2万亿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 这就意味着这个钱必须要花到实处 , 花到老百姓头上 。我觉得最实际的用法就是:第一 , 给老百姓直接发现金、消费券;第二 , 为临时失业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一些职业培训 , 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第三 , 对新成立的小微企业予以一定的资助 , 比方说免收3个月房租等等 。 这次疫情之后 , 好多街边小店都倒闭了 , 这时候如果能从政府层面帮助小店减免一些房租 , 会是保就业保民生的实实在在的措施 。另外 , 各城市可以学学成都 , 开放一些街边区域让煎饼摊、报刊亭、路边摊合法有序地经营 , 让“马路经济”回来 。重在拉动需求中国新闻周刊: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为中小企业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 , 您觉得这个措施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姚洋:从宏观经济层面的角度来说 , 在当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下 , 政府一方面增加了支出 , 一方面减税 , 两者是有一定的冲突的 。 另外 , 减税降费这个政策主要是让复产率高的大企业受益 , 但现在还有不少尚未开工的中小企业 , 连订单都没有 , 减税对他们来说受益有限 。我认为现在供给是过剩的 , 恢复需求就是恢复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 。 我建议中央政府层面用现金补贴低收入人群和中产阶级 , 鼓励他们消费 。 试想老百姓手上有一笔钱就会去消费 , 企业就有了订单 , 有了订单就可以招工人 , 这样打工者也有了收入 。 有人会说那应该以企业为单位 , 先给企业发钱 , 但需要担心 , 发给企业的钱可能直接进入老板口袋 , 还不如直接给工人发钱 。经济就像一辆车 , 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刺激先把发动机打着了 , 经济运转进入正常的需求供给循环 , 就可能复苏起来 。中国新闻周刊:也有观点表示老百姓经过疫情对消费会更谨慎 , 加上中国人习惯存钱 , 现在发钱的话老百姓可能不会把钱用在消费上 。姚洋:大家觉得中国人习惯存钱 , 但实际上大部分低收入人群是没有多少储蓄的 。 中国人的储蓄分配不均 , 中国收入较低的40%人口基本上没有什么储蓄 , 收入最低的10%人口是靠借债活着的 。 现在把现金发给这些低收入人群或者失业人群 , 他们消费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老百姓不愿意消费也有很多原因 ,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 , 我想去的理发店就在小区旁边 , 但小区只留了一扇门 , 所以我要绕一大圈才能走到 , 产生一个消费行为对我来说很麻烦 。为什么小区关这么严?因为出入口不光有保安测体温 , 居委会也要派人一起站岗 , 如果小区多开一个门 , 居委会就得多来一个人 , 可居委会没有那么多人手 。要知道这样的封锁挡住了很多消费行为 , 消费起不来 , 工厂需求就起不来 。 尽管电商购物在整体消费行为中占一定比重 , 但是电商收入在一季度也下降了 , 我们不能指望线上购物弥补线下损失 。 现在推出的绿码已经是筛选疑似人员的最好措施 , 为何还要形式主义层层设卡?有些地方搞形式主义防疫 , 小区、街道层层加码 , 说白了是领导怕丢乌纱帽 , 对社会秩序和经济的恢复来说不是最优做法 。中国新闻周刊:您认为中国经济现在恢复的情况如何?姚洋:我们经济恢复的步子还是相对比较慢 , 现在可能还在谷底 , 没有到反弹的时候 。经历了第一季度的经济下行 , 4月份外贸数据恢复了一些 , 主要源于我们出口医疗器械的单子 。 五一期间 , 老百姓的消费行为有所恢复 , 但这种消费力能不能持续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中国新闻周刊:假设年底疫情可能再次爆发 , 我们能提前做哪些防御准备?姚洋:在第二次暴发之前 , 中国要做的准备就是尽早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 将社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 或者接近正常的水平 。我们一开始防疫力度非常大 , 把这个疫情压下去了 , 但是在复工复产上步子迈得太慢 。 在疫苗发明之前 , 病毒不可能消失 , 但是经济经不起漫长的停顿 。 我担心等到别的国家都已经复工复产了 , 我们还在一个比较停滞的状态观望 , 相当于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 所以 , 我建议保证使用绿码筛查疑似人群的基础上 , 在复工复产框架内逐步放松管控 。中国新闻周刊:您怎么看待欧美其他国家的经济恢复政策?姚洋:我注意到西方一些国家的复工计划里 , 列出了疫情降到什么程度复工做哪些事情 , 有的还把二次疫情的预案写进去了 , 这个是值得借鉴的 。海南省幼儿园和小学开学之后 , 又发现了新病例 , 就有不少人开始质疑为什么要开学 。 要注意 , 海南省此前已经84天没有本土新增案例了 , 在这种状况下 , 地方领导怎么敢放开胆子复工复产 。 如果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 , 各地严格执行 , 可能复工效率能提高一些 。中国新闻周刊:有观点认为后疫情时代将形成冷战新格局 , 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判断?姚洋:我觉得现在世界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冷战格局 , 表现在技术、地缘政治还有意识形态这三个领域 。 尽管调和起来有难度 , 但我们可以学会管控这种冲突 。中国跟美国应该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 。 美国现在明着把我们定义为竞争对手 , 但是我们要告诉世界 , 这种竞争不同于当初苏联和美国的竞争 , 苏联和美国的竞争是互相隔绝、平行发展的 , 而我们和美国是一个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的状态 。 在经贸领域 , 我们还有很多共同利益 , 我们要积极地把两个国家拉在一起 , 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竞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