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宰相王安石变法,反倒帮了腐败的忙:是贪腐无孔不入还是变法有漏

王安石变法是宋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 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起着重大促进作用的少数几个大事件之一 。
【#王安石变法#宰相王安石变法,反倒帮了腐败的忙:是贪腐无孔不入还是变法有漏】王安石的变法 , 尽管给外强中干的大宋王朝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 但是它的负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更大程度上恶化了北宋王朝的吏治环境 , 成为北宋王朝迅速走向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革为何却反过来帮了腐败的忙呢?
王安石(1021-1086) , 字介甫 , 号半山 , 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 ,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历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 ,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 , 诏安石知江宁府 , 被封为翰林学士 。
#王安石变法#宰相王安石变法,反倒帮了腐败的忙:是贪腐无孔不入还是变法有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熙宁二年(1069)被提为参知政事 , 从熙宁三年起 , 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推行新法 , 其变法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青苗法、市易法和均输法 。
初看起来 , 这些变法内容都是利国利民的举措 , 王安石变法的本意当然也是站在“公私两利”之基础上的 , 但是随着变法的推广 , 其弊端也立刻显现出来:这些措施为官员的腐败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青苗法
农耕经济时代 , 农民的日子是过得相当艰苦的 , 粮食吃到青黄不接的时候经常告急 , 他们不得不向地主借高利贷 。这种民间借贷导致穷的越来越穷 , 富的越来越富 , 财富向少数人集中 , 弊端显而易见 , 王安石决定实施“青苗法”解决这个问题:官府向农民放贷 , 年息二分 , 即贷款一万 , 借期一年 , 年息两千 。这个利率明显低于民间的高利贷 。
公道地说 , 如果执行不走样 , “青苗法”确实不失为一项好政策 , 它既有利充实国库 , 更可以调节贫富悬殊 。当年 , 王安石在宁波鄞县做县长时 , 就按“青苗法”的内容操练过 , 史书记载:他“贷谷与民 , 出息以偿 , 俾新陈相易 , 邑人便之”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区域“试验”做基础 , 王安石对“青苗法”的实施才底气十足 。然而 , 王安石忘记了一点:在一个县推行“青苗法” , 只要做县长的王安石品质高尚 , 具有足够的威信就行了 , 因为他王安石本人就是执行者 。而在一个国家推行“青苗法” , 则需要整整一个官僚集团的廉洁作为保证 , 毕竟此时的王安石是决策者 , 而不是具体的执行者 , 当时的政治体制恰恰不能让官员做到最基本的清廉 。市易法
公元1072年 , 民间一位平民上书王安石 , 他在书中提到京师百货所居 , 市无常价 , 富户奸商便趁机进行控制 , 这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最后 , 这位百姓在书中建议王安石设置“常平市易司”来管理市场 。“常平市易司”的职责是:物价高时减价出售 , 物价过低时高价收购 。这有利于调节市场 , 从而保证市场的稳定 。经过一番仔细思考 , 王安石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可行 , 于是他上书神宗 , 提议由朝廷拨款一百万贯为本设立“市易司” , 通过国家力量来控制和调节市场 。当然 , 尽管“市易司”是朝廷出资设立 , 但并不代表其不以盈利为目的 , 实际上 , 这种机构的设立 , 很大程度也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税收的 , 只不过朝廷不允许这种机构牟取暴利的 。
通过行政的手段来控制和调节市场 , 物价的波动就不会太大 , 这样百姓的生活便会有保障 。到现在 , 我国现在的物资储备局也是有“常平市易司”的职责在的 。因此 , 从好的方面来说 , 这确实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方法 。但是 , 王安石错估了“市易司”中官员的素质 , 这些官员到任之后 , 不仅没有严格执行朝廷的指令 , 反而将其变为给自己牟取暴利的绝佳场所 。他们不仅向民间的富商一样低价买进和高价卖出商品 , 而且还通过行政手段打击报复同行的商人 , 从而垄断整个市场 , 他们将通过这种手段赚来的钱 , 一部分上缴国家 , 绝大部分都中饱私囊了 。由于这些官员给国家创造了巨额的税收 , 因此不仅没有得到朝廷的查处 , 而且还得到神宗的奖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