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中国特色的水彩画-黄铁山的艺术之路( 五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水彩画技艺的要领在于“得心应手” , 这是黄铁山多年从事水彩画创作的体会 。
第一 , 要“得之于心”
必须锻炼自己艺术的眼力和感悟力 。绘画是视觉艺术 , 作者的创作和观者的欣赏都是以“看”为途径的 , 艺术的感染力也从中而生 , 画家的看 , 不光是用眼去看 , 更要用“心”去看 , 去感知 , 去领悟 , 只有这样才能“得心”而进入艺术的堂奥 。巴尔蒂斯对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有很深的理解 , 所以他提出要“创造出一种可以传神并表现我所看到的现实之美的绘画” , 主张“将自己化入自然” , 从而表达画家的“内心视像” , 实际上是中国“天人合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形神兼备”哲学思想的体现 。伟大的画家凡高也与此理念不谋而合 , 他的日记中道出了他作画的奥秘:在自然界中 , 我发现感情和灵魂 , 我在画中找到了打动我心灵的那种东西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例如:我(指黄铁山先生)创作的《金色伴晚秋》(中国美术馆建馆30周年馆藏精品特展展出)就是在湘西农村艰难地工作了一年 , 和农民有了比较深的感情 。有一天在落日的余晖中 , 看到一个老农妇陶醉在收成的喜悦之中 , 他的吃苦耐劳、坚毅、知足 , 既令人崇敬 , 又不禁心酸 。我感到这正是一个中国传统母亲的形象 , 因而孕育了我的画意 。金黄色晚照的色调 , 老妇蹲地形成的整体外形和晒谷耙的长直线的对比 , 粗毛巾和饱经风霜的手展的肌理 , 也给了我形式感的启迪 。这些都是生活的赐予 , 我只不过是靠着感情的共鸣得以领悟而已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二 , 要“应之于手”
业精于勤、熟能生巧 , 这是千古不变的手艺之道 。巴尔蒂斯说:艺术首先是一种匠人的手艺 , 艺术是从这里出发的 。作为一个水彩画家 , 应该老老实实地学手艺、长功力 。这其中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手艺:
其一 , 是掌握素描和色彩的基本手艺 。这是一切绘画手艺的基础 , 作为写实绘画 , 这个基本功更是不可少的 。现在水彩画的不少问题并不出在水彩技法上 , 而是出在素描和色彩功力的不足 , 因而造型松散、色彩贫弱 , 不可能有扎实的表现力 , 只好靠所谓“变形”和“单色”来自欺欺人 , 或者靠利用水色去碰运气 。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