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为何都没有头盔 兵马俑身上有何秘密( 二 )
在商鞅的著作中 , 军功授爵制度对一支特殊部队规定了丰厚的奖赏 , 商鞅称其为“陷队之士” 。
在兵马俑坑 , 有一队士兵很特别 。 他们手持白刃格斗的刺杀类兵器;却完全不穿铠甲 。 在整个地下军团中 , 他们的形象显得十分特殊 。 这队士兵究竟是干什么的呢?研究人员一直不清楚 。 一个可能的推测是:战斗中有一些极其危险的任务 , 基本上是有去无回 , 重赏之下 , 这些完全不考虑生死的人站了出来 , 这些士兵很可能就是敢死队式的陷队之士 。
“喜”的竹简上还有这样的记载:秦军在战前和战后 , 都要大量饮酒 。 大碗的酒使血流加快、使神经亢奋 。 作战命令已经下达 , 战争即将开始 , 要么战死疆场、要么加官晋爵 。 在这种时刻 , 酒使所有的士兵只有一种冲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
再来看这些不戴头盔 , 护甲不多的秦军将士 , 似乎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种不顾性命的行为: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了他们杀敌晋爵 。 不仅如此 ,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 , 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 。
文章图片
这些陶土的战士向后人传递的是秦人强烈的尚武精神 。 秦人有先进和强大的攻击武器 , 却不注重装甲 , 这是全军的规定呢?还是士兵的自觉行为?或许是来自秦人好战本性的一种上下共识?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 , 人们还只能进行推测 。 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共有20级 ,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天的军衔 。
公元前 238 年 , 22岁的秦王嬴政开始接掌秦国的大权 。 嬴政在13岁的时候继承了王位 , 但由于年龄太小 , 国家大事一直控制在太后手里 。 在庄严的咸阳宫中 , 为他加冕的典礼正在进行 。 这是一种权力交接的仪式 , 从此 , 秦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年轻人手里 。
在皇宫外面 , 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却乘机开始了 。 一个叫嫪毐的人带着自己的人马 , 冲进咸阳宫 。 他想铤而走险 , 夺取权利 。 阴谋并没有得逞 , 叛乱以失败而告终 , 嫪毐被处以极刑 。 司马迁记载:这次武装反叛仅仅斩首了几百人 。 图谋造反的嫪毐没有取得军队的支持 , 参加叛乱的只是几千个亲信而已 , 他们很快就被一网打尽 。
嫪毐的权势仅次于国君 , 位居二十级爵位的顶峰 。 司马迁的描述让我们知道 , 秦国大大小小的事都由嫪毐决定 。 但是 , 他始终也没有办法成功地调动军队 , 他甚至企图用国王和太后的印章去策反军队 , 但印章根本不管用 。 在秦国 , 军队的调动大权归谁呢?
秦统一中国 , 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 但也是秦灭亡的起点 。 秦帝国仅仅维持了15年 。 那支曾经战无不胜的军队就随着帝国大厦的倒塌而灰飞烟灭 。 在大厦将倾的时候 , 秦军战斗过 , 但它的战斗力与15年前相比 , 已是天壤之别 。
秦军最后的日子起于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知的那段历史 。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 , 900名征集去戍边的壮丁 , 因为大雨耽误了行期 , 按照秦法 , 误期当斩 , 于是 , 他们揭竿而起 , 各地民众立即响应 , 起义如干柴烈火蔓延到帝国的各个角落 。 在起义者即将踏进咸阳的时候 , 奋起抵挡的并不是帝国的正规军 , 而是一支由囚犯拼凑而成的部队 。
在秦始皇下葬以后 , 规模浩大的地下陵墓仍然没有完工 , 几十万囚犯一直在忙碌善后 。 刻在这些陶片上的人名 , 就是他们曾经劳作的见证 。 当起义军离秦始皇陵不到10里的时候 , 即位的秦二世赦免了这些囚犯 , 命令他们拿起武器 , 镇压反叛 。 问题在于 , 秦军的主力部队在哪儿呢?
秦统一以后 , 军队有过两次最大的集结 。 这是广西桂林附近一个叫严关的要塞 , 50万秦军曾从这里南下 , 与土著人作战 。 当起义突然爆发的时候 , 这部分秦军正在戍守刚刚平定的南部疆土 。 在帝国存亡的关头 , 他们选择了沉默 。 司马迁记载 , 当地的最高长官下令 , 堵塞南北之间所有的通道 , 军队严禁北上作战 , 南部秦军就这样彻底抛弃了自己亲手创建的大帝国 。
推荐阅读
- |胡志明领导越南独立后,为何立马废除汉字?事实证明:太明智了
- |印度为何看不起我国,实则是清朝惹得祸,打战被印度人吊起来打
- 文强|此人是毛主席的表弟,为何一步步成了军统特务?
- |江青受审为何痛骂此人是耗子?真相藏不住了
- 越南海军|越南视角下的3.14海战:实力悬殊,为何越南“拿鸡蛋碰石头”
- |兵马俑中最神奇的一张脸,科学家也无法给出解释 ,已禁止出国展览
- 皇帝|为什么历史上的托孤大臣都没有好下场?
- 英国|英国几乎侵略了全世界,为何没几个国家仇视它?原因很简单
- 哈扎拉|成吉思汗子孙竟被奴役数百年 为何自称中国后裔
- 日本|二战日本战机向下俯冲时解体了,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