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将于5月26日开幕

『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将于5月26日开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将于5月26日开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局部) , 辽宁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将于5月26日—8月23日举行 。自古江南多才子 , 他们参与文学、艺术的创作 , 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 , 托物言志 , 以寄兴的手法表达江南之美、文人之思 。本文聚焦这一年度大展的书画部分 。
中国的书画艺术有地域性特征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书法方面 , 清代阮元曾撰有《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在绘画理论上 , 明代莫是龙、董其昌提出了山水画“南北宗论” 。这些文艺理论 , 多是以艺术史自身发展的脉络为出发点进行的理论建构 , 但是 , 亦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明清各家已关注到地域因素对书法、绘画风格流派的影响 。对此 , 童书业先生从社会文化学角度阐述道:“山水画实有南北二派的画法 , 北方人画山多用方笔、硬笔 , 南方人画山多用圆笔、柔笔;用墨、设色等也不同 。这主要由于南北自然环境的不同 。不同的自然环境在人心目中的反映 , 表现出来 , 便形成南北不同的画法 。”(《南画研究》)
历史上 , “江南”是个不断变化的地域概念 , 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 。同时 , “江南”还是中国富饶文明的代名词 , 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江南文化主要源于吴越文化 。这里自然条件优越 , 物产丰富 , 传统文化积淀深厚 , 孕育了众多的艺文大家 。王僧虔(426—485)在《论书》中称“陆机书 , 吴士书也” , 意思是著名文学家陆机(261—303)的书法代表了三国孙吴士大夫阶层的书法风格 。幸运的是 , 北宋《宣和书谱》著录的陆机《平复帖》历经一千七百余年保存至今 , 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吴地士大夫阶层书法风貌的无价之宝 。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日 , 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303—361 , 一作307—365 , 一作321—379)邀请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位社会名流 , 在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上的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 。王羲之为本次雅集提笔畅意撰写了一篇序文 , 即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时至今日 , “兰亭学”业已成为一门显学 , 兰亭文化也成为越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 , 滋养了许多的绘画大师 。在中国绘画史上 , “六朝四大家”之顾恺之(今江苏无锡人)、曹不兴(今浙江湖州人)、陆探微(今江苏苏州人)、张僧繇(今江苏苏州人)皆生长于环太湖流域 。他们的艺术创作和理论 , 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北宋米芾在《画史》中说:“颍州公库顾恺之《维摩百补》 , 是唐杜牧之摹寄颍守本者……其屏风上山水林木奇古 , 坡岸皴如董源 。乃知人称江南(画) , 盖自顾(顾恺之)以来皆一样 , 隋唐及南唐至巨然不移 。”可见 , 米芾对“江南画”的技法和风格进行了追本溯源 , 认为从东晋顾恺之开始便有了雏形 , 此后至南唐董源、巨然遥接衣钵 , 一脉相承 。明代董其昌将董源视为山水画史上的正宗主脉 , 导引了其后三百年间的中国山水画史 。
董源 , 一名元 , 字叔达 , 生于唐末 , 卒于宋初 , 主要活动于10世纪后期 。他在南唐时 , 曾官至“北苑使” , 所以人们称其为“董北苑”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董源为“钟陵人”;《宣和画谱》称其为“江南人” 。北宋米芾《画史》赞誉董源绘画为:“平淡天真多 , 唐无此品 , 在毕宏上 。近世神品 , 格高无与比也 。峰峦出没 , 云雾显晦 , 不装巧趣 , 皆得天真 。岚色郁苍 , 枝干劲挺 , 咸有生意 。溪桥渔浦 , 洲渚掩映 , 一片江南也 。”明代董其昌将董源归入“南北宗论”之“南宗”的重要画家之列 , 其“平淡天真”“有生意”的水墨山水画为中国山水画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