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了“一个中国”,1958年毛泽东帮了蒋介石( 五 )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在此时亲赴台湾 , 再次以削减军援来要挟蒋介石从金门、马祖等临近大陆的岛屿后撤 , 以避免因这些岛屿的争端使美国卷入对中国的军事冲突 。 更险恶的是要以此从地理和政治上隔离台湾与大陆 , 通过“划峡而治” , 双方停止军事行动 , 进而实现其“两个中国”的预谋 。
金、马等岛屿是台湾在地域上和政治上同大陆连接的最后纽带 。 一旦蒋介石屈从美国的压力而后撤 , 台湾问题的解决将更为复杂和棘手 。
基于这种情况 , 毛泽东提议再次炮轰金门、马祖 。 一方面 , 对蒋帮的袭扰进行回击;一方面 , 再次向美国表明中共绝不坐视台湾被割出祖国的坚决态度 。 另外 , 还有一层秘而不宣、有待蒋介石领会的用意 。
中共中央做出炮轰金、马决定后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随即电话通知福建省委书记叶飞 , 开始炮击准备 , 整个行动由叶飞指挥 。 叶飞接受命令后 , 立即筹建由他本人和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张翼翔、副政委刘培善组成的前线指挥部 , 着手紧张的准备工作 。
恰在此时 , 中东局势突变 , 引起世界性的震动 。 1958年7月14日 , 伊拉克爆发了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民族革命 , 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国 。 美国军队遂于7月15日在黎巴嫩登陆;英国亦在7月17日出兵约旦 , 向伊拉克施加压力 , 企图扼杀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
毛泽东认为:必须根据新的变化 , 将炮击金、马的行动放在新的国际局势背景下加以考虑 。 他好几个晚上都为思虑此事而夜不能寐 , 于7月27日展纸给国防部长彭德怀、中央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写了一封信 。 在信中 , 毛泽东提出炮击金、马的行动应该缓一缓 , 要“看一看形势” , 并联系“中东解决”的问题通盘研究 , 这样才能“运筹帷幄之中 , 制敌千里之外” 。 信尾嘱咐彭、黄 , 若同意他的看法 , 立即将信转给前线指挥叶飞 。
叶飞收到毛泽东的信 , 对信中“政治挂帅 , 反复推敲”“不打无把握之仗”的精神十分赞同 。 为了确保对金、马的有效攻击 , 并防止蒋方的反扑 , 中央将大批作战飞机调到福州、漳州、连城、汕头、龙田等沿海机场;又将3个炮兵师、1个坦克团调入厦门 , 前线指挥部拟出周密的海空协同作战方案 , 只待中央一声开打的命令了 。
「台湾」为了“一个中国”,1958年毛泽东帮了蒋介石
文章图片

蒋军伤亡惨重 , 蒋介石却连称“好 , 好”
8月11日 , 美国国务院公布《关于不承认共产党政府的备忘录》 , 大肆诋毁中国政府 。 6天之后 , 中共中央在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第一次会议上 , 确定了炮轰金、马的作战方案 , 而在本来列出的17项会议议题中并没有炮击金、马这一项 。
毛泽东随后批示彭德怀:不要在深圳方面进行原定的军事演习 , 以免惊动英国人 。 要防止蒋军大编队空军的反击 , 我大编队空军要做好迎战准备 , 但追击不得超越金、马线 。 限定追击的意图 , 是不给蒋介石造成攻击会向纵深发展的错觉 。
8月22日之前的数天里 , 炮击的序幕已经拉开 。 这些天 , 每天均有成百架飞机组成的机群飞临马祖上空 , 摆出将发起解放马祖战役的架势 。 蒋军被迷惑 , 急忙把三分之二的海、空力量调防马祖区域 。
8月23日中午12点 , 福建前沿阵地万炮齐鸣 , 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等蒋军盘踞岛屿 , 遭到猛烈的轰击 。 三天之间 , 10万发炮弹倾泻在这些岛屿的机场、弹药库、油库和前沿及炮兵阵地上 。 蒋军猝不及防 , 死伤3.6万余众 。 金门防区司令胡琏因躲入地下指挥部 , 幸免一死 , 副司令吉星文、章杰、赵家骧均伤重殒命 。
在蒋军阵地上的两名美军顾问 , 也在炮击中丧生 。 当初 , 在讨论炮击时 , 毛泽东是希望最好能避免美军伤亡 , 以防止中美直接对抗 , 林彪因而建议以某种方式暗示美军躲避 。 但这样一来 , 必然暴露我军作战意图 , 无法达到预期的攻击效果 。 毛泽东又经一番熟虑 , 认为美国不可能因个别顾问的伤亡卷入战争 , 毅然决定不向美方暗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