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昂答拜、交际,明朝官场礼仪有重要,为何礼仪还会"顺势而变"?


在中国历史文明的发展中 , 人们的生活不仅要面临衣食住行的现实考虑 , 在“仓廪足而知礼节”的道德文明影响下 , 人与人之间还保持着良好的礼仪往来 。 也正是因为这种文明道德的体现 , 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
由此 , 在礼仪文明的传承中 , 礼仪的表达宛如万紫千红的花园 , 每个朝代都给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 而在明朝的官场中 , 仅洪武年间就大改了两次官场中的大拜之礼 。 正是因为朝廷的重视 , 在官场中 , 官员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的礼仪文化 。

竹昂答拜、交际,明朝官场礼仪有重要,为何礼仪还会"顺势而变"?
本文插图

(古代礼仪)
再从明朝末期的历史反观明朝官场中的礼仪文化 , 就会发现明朝官场礼仪文化的初衷已经失去了 。 礼仪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 表示双方之间的敬意 , 可是在历史的变质中 , 礼仪成为了一种身份与地位的私利追求 。 所以 , 在这种反思中 , 就不得不重提礼仪文化的本质 , 认识礼仪文化的重要之处 。 屡次修改的答拜之礼
提到官场 , 首先会想到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 。 一个帝国的精锐聚集一堂 , 在九五至尊的皇帝面前 , 商讨国家未来的发展大计 。 作为官员 , 他们的身份不同于普通百姓 , 所以他们之间的交往礼仪 , 也要比普通百姓更繁杂 。
在明朝的历史中 , 官员与朝廷一样 , 是非常重视官场礼仪的 。 为了让一个庞大的政治机器按照既定的体制去运转 , 官员之间的关系成为了重中之重 。
因为官员之间的斗争 , 就好比难以互相连接的齿轮 , 很可能会导致国家的治理发生问题 。 所以在明朝刚刚成立之后 , 就对官场之中的答拜礼仪 , 进行了反复修改 。

竹昂答拜、交际,明朝官场礼仪有重要,为何礼仪还会"顺势而变"?
本文插图

1、元礼跪拜的沿用到作揖行拜的转变
受历史的惯性 , 以及前朝的影响 , 明朝在建立之后 , 为了快速恢复对全国的正常统治 , 官员之间的官场礼仪沿用了元朝的 。 而元朝官员之间的礼仪中 , 最简单的来说便是相见之后的礼仪 。 而级别低者向级别高者行跪拜礼 , 成为了元朝官场礼仪的核心 。
可是在明朝统治者眼里 , 元朝遗留的礼仪制度不仅“简陋” , 而且在政治角度上还有芥蒂 , 所以在洪武四年(1371) , 对其进行了简单修改 。 将繁杂的跪拜 , 改为揖拜 , 使官场之中的礼仪可以更好的表示两者之间的礼敬关系 。
但是在洪武五年(1372) , 明朝又对大拜礼仪制度进行了大的修改 , 因为之前小改的官场大拜礼出现了不少问题 。 由于没有明确的细化相关答拜礼仪所需的要求 , 导致越礼行为的出现 。 所以洪武五年的答拜礼仪 , 进行了系统性的大修改 。

竹昂答拜、交际,明朝官场礼仪有重要,为何礼仪还会"顺势而变"?
本文插图

(古代礼仪)
在修改之后 , 高级官员所受到的尊重更加明显了 , 为了表达对高级官员更好的礼遇 , “属官见上司 , 必须在堂阶上以序站立 , 行躬揖礼 , 上司随坐随立 , 用拱手作为答礼” 。 从这次大的修改之中 , 可以看到高级官员在答礼中更加随便 , 也由此凸显了高级官员的尊贵身份 。 而且与元朝相比 , 简洁的作揖礼更加常见 , 跪拜礼也由此简化 。
2、答拜方向上与权威的联系
洪武三十年(1397) , 明朝的答拜之礼再次做出了系统性修改 。 由于之前的答拜之礼 , 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问题的出现 。 只要比自己高的长官 , 就需要行礼 , 这便导致一些级别更高的官员 , 其享受的待遇并不是特别的突出 。 为了使各等级之间的官员获得更明显的荣耀 , 明廷将答拜之礼与官员等级相融合 。
那么洪武三十年的这次修改中 , 是怎样修改的呢?为了适应更多的环境 , 并突出高级别官员的特殊地位 , 这次修改将行礼时的方向进行了严格的定位 。 “品级稍卑的居于西 , 官品高的居于东” 。 与洪武五年的大败之礼相比 , 这次的修改更加具有实用性 。 因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堂阶 , 而方向的选择 , 也更加容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