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线上“士兵突击” 他们在云课堂“抢险”|“云课堂”上的90后①

开栏语
“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的力度空前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自2月17日上线后,截至5月11日,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 。在国家“云课堂”之外,各地方也结合地方特色、学情等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云课堂” 。作为“云上”原住民,青年教师成为这股浪潮中的最抢眼的一抹风景 。他们以贴近学生兴趣的“0代沟”、不知黑夜与白昼的青春热血、脑洞大开的创新方式,扛起了青年教师的担当大旗,他们是“云课堂”最值得期待的90后 。
本期起,中国网教育频道特别策划并推出《“云课堂”上的90后》系列报道,点赞教育界的那些“后生可畏” 。
“准90后”张嘉、“90后”谢晨博,在北京市十九中学是“双生子”一样的存在——外貌体型相似,总是形影相伴,为课程、考试顺利、有序进行做着幕后保障工作 。
疫情期间,“云课堂”上线,这一对“90后兄弟”,化身线上“士兵突击”,为在线课程、考试“抢险”冲锋 。
美食总被突发打断
2003年,非典肆虐京城,那时的谢晨博还只是一名小学生 。对于非典的记忆,他并不记忆犹新,反倒因非典带来的停课,让他有种“被放风”的感觉 。时隔17年,谢晨博已经是一名中学教师,任职于十九中教务处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他感觉似曾相识,又十分陌生——疫情几乎颠覆了他的整个生活节奏 。
【突击线上“士兵突击” 他们在云课堂“抢险”|“云课堂”上的90后①】甜品、京味儿、西域美食……与众多90后一样,“美食控”是谢晨博公开的“标签” 。但疫情的到来,不仅打破了他的“美食梦”,甚至常常让他不得不临时放下手中的碗筷,回应家长、学生、教师的问题和关切 。2月22日晚6点半,正准备吃晚饭的教务处教师谢晨博接到了高三年级班主任的一条紧急求助信息——一名学生家长在某公众号得知,今年高三的适应性考试将改为在线应考,学生需要居家完成 。得知这一消息后,家长不仅慌了神,班主任老师也不知所措起来:毕竟居家在线考试对谁来说都是新鲜事,而新高考模拟又是头等大事儿 。这条信息就像往本就焦虑的高三家长群中浇上了一壶“沸水”,这口“热锅”终于耐不住地响了起来 。接到这条求助信息,谢晨博立即拨通了主管领导的电话,向其反应这一情况 。此时正值晚上8点,由谢晨博发起,副校长檀晋轩、信息中心主任胡少农共同参与的在线会议就这样紧急召开了 。在这场不足15分钟的会上,3位老师不仅紧急商量出安抚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应急心理疏导方案,更针对“在线模拟”这一情境进行了可实施的预案设定与分析 。基于多年考务经验,从通知学生、收发试卷、监考、阅卷、报分等基本流程,3人都提出了初定方案,将这场“风波”顺利度过 。
但从这一天起,谢晨博的“线上抢险清单”就再没清空过 。2月27日,海淀区召开全区教师视频会议,通知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云开考”的注意事项,下午1点,学校针对高三全体教师召开线上工作部署会议 。会议结束后直到第二天上午11点,谢晨博开启了他的“狂奔”状态——联系年级教师,沟通困惑与需求;了解家长、学生的困惑与难点;制作线上考试系统操作小视频……
那段与时间赛跑的日子,谢晨博的“美食梦”几乎只能坐在电脑屏幕前圆 。
为工作先把家庭放一边
“在线教学就是战场,我们是与时间打仗 。”谢晨博用这句话概括了每一位“抢险队”成员的“战时状态” 。为了寻找更适合师生使用的在线会议平台,4天内,谢晨博、张嘉共试用了9款在线会议app(程序),从初筛到精选,最终将在线教学平台缩小为2个 。
作为一名“非典型性90后”,张嘉已为人父 。但因为工作的特殊需要,虽然精通信息技术,但自家孩子在线学习时遇到的“疑难杂症”,他却无力顾及 。为了保证“停课不停学”的顺利运行,“抢险队”成员先过了一把“主播瘾”——以文本、视频等形式,为老师们编制《在线教学操作指南》,张嘉特别录制微课视频,“手把手”演示操作流程 。录制微课需要音视频同步,所以需要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完成 。家中孩子未满6岁的张嘉,为了避免“神兽”干扰,录课时间大多选在晚上10点夜深人静后 。“老师们和我们一样,白天备课、为学生答疑,晚上才有时间录课 。”所以“昼伏夜出”成了张嘉和各学科任课教师的共同作息 。每晚10点至12点期间,张嘉的“答疑直播间”都会准时“上线” 。记得有一次,一位任课教师身在国外,在录课过程中遇到难题向张嘉求助,一时忘了与国内的时差,答疑结束已是第二天的凌晨2点 。但张嘉坦言:“老师们比我们辛苦,能保证老师们顺利上课,我们能做的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