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汴梁哥北宋联金灭辽为什么竟然把自己也给灭了呢?


联金灭辽政策的成因
北宋与辽的矛盾渊源长久 , 中心问题就是所谓的“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 。 公元936年 , 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夺取后唐政权 , 竟以卑词向契丹皇帝称臣、称子 , 割让燕云十六州 , 恳求契丹出兵帮他登上帝位 。 石敬瑭如愿当上了“儿皇帝” , 然而 , 中原王朝却由于幽云易手 , 整个华北平原门户洞开 , 无险可凭 , 时时刻刻直面来自北方的威胁 , 寝食难安 。 为了消除后患 , 相继统治中原的后汉、后周、北宋等政权 , 无不把收复燕云作为重建北大门的军国要务 。

大宋汴梁哥北宋联金灭辽为什么竟然把自己也给灭了呢?
本文插图

北宋在太宗时期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北伐 。 979年 , 太宗皇帝消灭北汉 , 乘胜围攻燕京 , 不料却因轻敌而至溃败 , 不仅损伤兵士器械不可胜计 , 太宗自己也中箭乘驴车狼狈逃回 , 而后太宗竟因此箭伤而崩 , 成为宋人没齿难忘的深仇奇耻 。 连续的溃败在宋人心中留下了阴影 , 此后北宋“畏辽如虎” , 开始对辽采取守势 。 然而宋人的守势却招致了辽兵更为猛烈地进攻 。 1004年 , 辽承天太后萧绰与辽圣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 一路攻城略地 , 直逼开封 。 若非宰相寇准力排众议 , 坚持宋真宗亲征以砥砺士气 , 北宋几于步晋人南渡之后尘 。 但是 , 真宗亲征后带来的良好局面却以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而结尾 , 使得自视甚高的北宋士大夫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澶渊之盟虽然签订 , 但来自北方的威胁并未消失 。 辽国一面鼓动宁夏、甘肃等地的党项人叛宋独立 , 建立西夏 , 一面又借北宋腹背受敌之机索要被后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区(莫州、瀛洲、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 。 宋人敢怒不敢言 , 只得岁增银、帛与契丹 , 以求苟安 。 这一点使宋朝君臣颇感羞耻 , 神宗皇帝曾说:“契丹乃不共戴天之仇人 , 今反捐纳金帛数十万事之 , 为人子孙者当如是乎!”说话间泪流满面 。
但是 , 对辽不满归不满 , 北宋却无力独自与辽为敌 。 徽宗时期的知枢密院事邓洵武劝说徽宗放弃图燕之议时说:“国初兵精将良 , 百战百胜 , 征伐四克 , 而独于燕云 , 乃至挫狃 。 况今兵将与国初无法相比 , 何可轻议平燕!”因此 , 幽燕之地的重要性 , 辽国与北宋长久以来的矛盾 , 北宋君臣在宋辽关系方面的羞耻之心 , 使得北宋必欲灭辽而后快 。 而自身实力的不济 , 又让联金灭辽政策的提出成为必然 。

大宋汴梁哥北宋联金灭辽为什么竟然把自己也给灭了呢?
本文插图

北宋在联金灭辽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误
既然联金灭辽政策的提出属于势在必行 , 它又为何成为了北宋灭亡的催命符呢?我认为 , 问题并不在于政策本身 , 而在于政策的执行 。 联金灭辽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五大失误 。
(一)用人不当
政策的主要策划者是蔡京和童贯 , 而主要执行者是童贯 。 这两个人都是“六贼”之一 。 史载蔡京“天资凶谲 , 舞智御人” 。 专以取乐徽宗为能事 。 他在政治上是个投机分子 , 王安石变法失败 , 他倒向旧党一边 , 哲宗绍述 , 新党重又得势 , 他又倒向新党 。 徽宗时期为江南人民所叫苦不迭的花石纲 , 也是蔡京怂恿皇帝下诏征集的 。 他还破坏宋初以来的成宪 , 擢宦官童贯为节度使 , 使得徽宗朝宦官势力大增 , 吏治大坏 。 再看童贯 , 童贯本是给事宫掖的宦官 , 生性巧媚 , 善于揣摩人主微意 , 因此深受徽宗宠爱 , 破例授节度使 。 政和元年(1111年)九月 , 童贯出使辽国 , 到了辽都 , 只知夸奇斗异 , 豪饮买醉 , 并因言语粗俗 , 颇为辽人所耻笑 。

大宋汴梁哥北宋联金灭辽为什么竟然把自己也给灭了呢?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